典型地质PHC管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4746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典型地质PHC管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桩;依照典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所需的第一节管桩和第二节管桩;(2)第一次打桩;先将第一节管桩的底端压平自然地面,使第一节管桩被打到典型地质的持力层;(3)接桩;间隔8小时以上的时间后,将第二节管桩与第一节管桩焊接起来;(4)第二次打桩;接完桩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打桩,直至将第二节管桩打平自然地面;(5)送桩;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次打/压桩后间隔时间内待所产生土壤应力完全消散后进行二次打/压管桩,可有效地将管桩打/压入典型地质的持力层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之问题。本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ypical geological PHC pipe pi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ypical geological PHC pile construc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with pile; according to typical geological survey data, the first section and the second section pipe pile selection required; (2) the first piling; first section pile bottom flat natural ground, the first section pile was hit the typical geological bearing layer; (3) the pile; the time interval of 8 hours or more after the welding section second section pipe pile and pile up; (4) second times after pile driving; immediately after the second until the second day of piling, pile with natural ground; (5) pile therefo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first call / post pressure intervals to be produced by the soil stress dissipated two beat / pressure pipe, the pipe pile can effectively play / press in the bearing layer in typical geological Thu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are solve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HC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尤其是指一种在典型地质(指压縮性很少的土/岩层)条件下PHC管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发飞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然而在基础建筑施工时,因PHC管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桩身耐锤击性好、造价便宜而被广泛应用。但是,该管桩遇到典型地质情形下施工时,当用桩机连续对PHC管桩锤击过程中,PHC管桩难以达到理想的持力层深度,并且甚至还有的根本不能打/压入持力层或者致使管桩出现被打裂、打爆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给施工带来困扰,不利于建筑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典型地质条件下可方便将PHC管桩打/压入持力层的施工方法。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典型地质PHC管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桩;依照典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所需的第一节管桩和第二节管桩,且该第一节管桩的桩长能够达到典型地质的持力层深度,于第一节管桩顶端安装包边开口桩尖;(2)第一次打桩;先将第一节管桩的底端压平自然地面,使第一节管桩被打到典型地质的持力层;(3)接桩;间隔8小时以上的时间后,将第二节管桩与第一节管桩焊接起来;(4)第二次打桩;接完桩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打桩,直至将第二节管桩打平 自然地面。(5)送桩。所述包边开口桩尖包括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的前端呈开口状, 尾端设有沿中空管体周缘突伸的环状边部,该环状边部包裹第一节管 桩的顶端。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通过在间隔8小时以上时间后,待第一次打/压 桩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消散后进行二次打/压管桩,可有效地将管桩打/ 压入典型地质的持力层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之问题。本施工 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框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次打/压桩的施工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接桩的施工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次打/压桩的施工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歩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 一种典型地质PHC管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配桩;依照典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所需PHC的第一节管 桩1和第二节管桩2,且该第一节管桩1的桩长能够达到典型地质的 持力层深度hl,于第一节管桩1顶端安装包边开口桩尖3,该包边开 口桩尖3包括中空管体31,该中空管体31的前端呈开口状,尾端设 有沿中空管体31周缘突伸的环状边部32,该环状边部32包裹第一 节管桩1的顶端;该包边开口桩尖3已为成熟技术,在此不加予详述。(2) 第一次打桩;通过桩机将第一节管桩1的底端压平自然地面4,使第一节管桩1的顶端被打到典型地质的持力层5深度hi后 停止打桩。(3) 接桩;间隔8小时以上的时间后,待第一次打桩产生土壤 应力完全消散后将第二节管桩2与第一节管桩1焊接起来。(4) 第二次打桩;接完桩后立即通过桩机进行第二次打桩,直 至将第二节管桩2打平自然地面,使第一节管桩1打/压入持力层5 的深度h2中。(5) 最后送桩即可。藉此,申请人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多处施工,经反复施工,基本上 保持在第一次打桩后间隔8小时以上时间后,其产生土壤应力会完全 消散,再进行第二次打桩,都能够便捷地将PHC管桩打/压入典型地 质的持力层中;典型建筑为东莞市富盈加州花园施工时,其中在第一 次打桩完成后,若不间隔时间无法将管桩压入持力层,若间隔时间太 短,第一次打桩产生土壤应力无法完全消失,第二次打/压桩效果不 好,经申请人多次试验,当第一次打/压桩后间隔8小时或更长时间 后,第一次打桩产生土壤应力会完全消失,然后再焊接新桩进行第二 次打桩,如此可将管桩打/压入至理想的持力层深度,实际上可达到 由自然地面起20米以上的位置,使施工方便、快捷、有效,也不会 出现管桩打裂、打爆现象,提高施工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 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 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典型地质PHC管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配桩;依照典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所需的第一节管桩和第二节管桩,且该第一节管桩的桩长能够达到典型地质的持力层深度,于第一节管桩顶端安装包边开口桩尖;    (2)第一次打桩;先将第一节管桩的底端压平自然地面,使第一节管桩被打到典型地质的持力层;    (3)接桩;间隔8小时以上的时间后,将第二节管桩与第一节管桩焊接起来;    (4)第二次打桩;接完桩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打桩,直至将第二节管桩打平自然地面。(5)送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典型地质PHC管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桩;依照典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所需的第一节管桩和第二节管桩,且该第一节管桩的桩长能够达到典型地质的持力层深度,于第一节管桩顶端安装包边开口桩尖;(2)第一次打桩;先将第一节管桩的底端压平自然地面,使第一节管桩被打到典型地质的持力层;(3)接桩;间隔8小时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醒华徐浩原徐情根刘淑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桦业土木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