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育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工厂化水稻育秧效率的温光平衡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水稻育秧的温光控制是指在育秧过程中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2、温度控制:水稻在育秧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0摄氏度,过低的温度会抑制幼苗的生长,过高的温度则容易导致水稻苗长而细弱,为了控制温度,可以选择适宜的育秧环境,如育苗温室或育秧箱,并及时进行通风降温。
3、光照控制:光照是水稻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育秧过程中,水稻需要足够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养分供给幼苗生长,一般来说,水稻对光照的要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0-15000勒克斯,为了控制光照,可以利用遮阳网、遮光棚或调节育秧环境的透光性。
4、温光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还可以根据种植区域和气象条件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控制,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5、申请号为201510701671.5的一种水稻秧苗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工厂化水稻育秧效率的温光平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数显控制面板(10),所述底座(1)的上部两侧设置有平行分布的两个支板(2),两个支板(2)之间设置有呈椭圆环形分布的若干个育秧盒体组件(4),所述支板(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各个育秧盒体组件(4)呈椭圆环形方向移动的环形链传动组件(3),所述育秧盒体组件(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育秧环境进行密封形成育秧腔室的外罩壳结构(6),所述外罩壳结构(6)上设置有用于为各个育秧盒体组件(4)的外部提供光照的外照光灯(602),各个所述育秧盒体组件(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为其内部提供光照的内照光灯(8),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工厂化水稻育秧效率的温光平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数显控制面板(10),所述底座(1)的上部两侧设置有平行分布的两个支板(2),两个支板(2)之间设置有呈椭圆环形分布的若干个育秧盒体组件(4),所述支板(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各个育秧盒体组件(4)呈椭圆环形方向移动的环形链传动组件(3),所述育秧盒体组件(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育秧环境进行密封形成育秧腔室的外罩壳结构(6),所述外罩壳结构(6)上设置有用于为各个育秧盒体组件(4)的外部提供光照的外照光灯(602),各个所述育秧盒体组件(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为其内部提供光照的内照光灯(8),两个支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育秧腔室内部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风组件(7),每个育秧盒体组件(4)上均可拆卸设置有育秧盒(403),所述数显控制面板(10)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至外照光灯(602)和内照光灯(8)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升工厂化水稻育秧效率的温光平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盒体组件(4)包括呈长方体形状的育秧架板(401),所述育秧架板(401)的上侧开设有用于放置嵌设育秧盒(403)的放置槽(402),所述育秧盒(403)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握把(405),所述育秧架板(40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过握把(405)的取放缺口(404),所述育秧架板(401)的底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通口槽(4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提升工厂化水稻育秧效率的温光平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盒(403)的下侧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下坠挂板(406),下坠挂板(406)的外形轮廓形状呈等腰三角形,所述下坠挂板(406)的角端朝下并固定设置有压重块(407),压重块(407)采用铅金属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升工厂化水稻育秧效率的温光平衡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升降驱动组件(5)设置有两个,两个托轮升降驱动组件(5)分别设置在沿育秧架板(401)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托轮升降驱动组件(5)均设置在底座(1)上,托轮升降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的液压缸(501),液压缸(501)的推杆头端朝上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轮架(502),第一升降轮架(502)的两侧设置有以其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升降轮架(504),所述第一升降轮架(50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第一托轮(503),每个第二升降轮架(504)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第二托轮(505),所述数显控制面板(10)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液压缸(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晨,霍中洋,赵灿,周刚,李闯,汪国莲,文正怀,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