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果甘草毛状根的高效诱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362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刺果甘草毛状根的高效诱导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刺果甘草毛状根培养过程中侵染操作复杂、转化效率低、外植体培养易污染、除菌困难的问题。所述刺果甘草毛状根的高效诱导方法包括刺果甘草种子消毒、刺果甘草种子萌发获得无菌苗、刺果甘草外植体预处理、发根农杆菌的活化、刺果甘草外植体的农杆菌侵染、共培养、除菌培养和毛状根的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探索出一种刺果甘草毛状根的高效诱导方法,首次建立了刺果甘草毛状根的高效诱导体系,毛状根诱导率达90%‑94.4%。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毛状根易于进行大量繁殖培养,具有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潜能,为刺果甘草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适用于刺果甘草的开发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刺果甘草产生毛状根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属于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马狼柴、马狼秆、胡苍耳、狗甘草、野甘草。主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云南等地。花期在6-7月,果期为7-9月。茎叶可做绿肥,根及果实入药。果序具有催乳功效;根可用于治疗百日咳,外用治疗阴道滴虫病。刺果甘草中主要的活性成分: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生物碱、多糖等。

2、我过地域辽阔,丰富的气候资源和独特的地貌使得我国药用资源储量大,种类多,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采收、滥采滥挖,导致药用资源锐减。为了解决药用资源的供给不足的问题,人们采用了人工栽培的方法,但人工栽培存在部分药用植物栽培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易受病虫害影响、药效低等问题,影响药用资源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利用生物工程的途径对重要、稀有的药用植物进行细胞或组织培养、有效成分的关键基因克隆与转化等技术,能够缓解原药植物资源紧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刺果甘草毛状根的高效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消毒的具体方法为:用细砂纸将刺果甘草种子打至表面粗糙,自来水下冲洗10min,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在超净工作台内用20%的次氯酸钠灭菌10min,无菌水清洗4-5次,再用75%乙醇灭菌30-60S,无菌水清洗2-3次,灭菌后的种子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表面水分,获得无菌刺果甘草种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1/2MS固体培养基的成分为:MS基本培养基2.21g/L、蔗糖30g/L、琼脂7.7g/L,pH调节为5.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果甘草毛状根的高效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消毒的具体方法为:用细砂纸将刺果甘草种子打至表面粗糙,自来水下冲洗10min,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在超净工作台内用20%的次氯酸钠灭菌10min,无菌水清洗4-5次,再用75%乙醇灭菌30-60s,无菌水清洗2-3次,灭菌后的种子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表面水分,获得无菌刺果甘草种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1/2ms固体培养基的成分为:ms基本培养基2.21g/l、蔗糖30g/l、琼脂7.7g/l,ph调节为5.8~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适宜条件为温度23~25℃,光照强度6000-12000lux,光照时间16h/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活化的具体步骤为:将含有携带gfp基因的载体的农杆菌k599感受态涂布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上,置于28℃条件下活化,挑取固体培养基上的单菌落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卡纳和利福平,置于28℃、200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至对数生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佳王建丽于瀛庄煦牟林林张冬梅王昭申忠宝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