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和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61256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和生产系统,该工艺使用焦炭塔A、B、C周期性交替进行生焦反应、拉焦反应和清焦处理,其中,任一焦炭塔进料的拉焦介质包括自产焦化富气和焦化蜡油,所述自产焦化富气和焦化蜡油均经过拉焦加热炉加热再进入各焦炭塔;原料油和任一焦炭塔进行生焦反应时塔顶生成的油气进入分馏塔,所述自产焦化富气及焦化蜡油即由分馏塔分馏而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自产焦化富气和焦化蜡油作为拉焦介质,能够大幅度提升针状焦的强度,降低其热膨胀系数,并提升针状焦产品的颗粒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状焦制备,具体涉及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和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1、针状焦在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过程中会经历混捏、挤压成型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分针状焦被压碎造成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机械强度差、电阻高、抗氧化性能低等问题。

2、目前针状焦的生产多采用延迟焦化工艺,在现有技术中其工业生产采用一炉两塔流程,即一台加热炉给两个焦化塔加热原料,加热炉连续加热原料,两个焦化塔交替切换。且在对一个焦化塔加热原料时,后期要变换循环油进行拉焦、干燥,其缺点是循环油部分结焦、原料和循环油之间的切换不清晰,操作不稳定、拉焦、干燥时间短等,导致产品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为热膨胀系数(cte)高、粒度小、强度低,无法到达进口针状焦的水平。另外,国内现已建成的针状焦生产工艺流程存在实际操作复杂,运行不平稳,设备使用寿命短,产品质量低且不稳定的问题。

3、cn 104560104 b公开了一种针状焦生产工艺,将原料油装入焦化釜中,升温至350-400℃,达到温度后继续升温至420-480℃恒温4-16h,继续升温至430-450℃恒温6-10h,焦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焦炭塔A、B、C周期性交替进行生焦反应、拉焦反应和清焦处理,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焦炭塔进行生焦反应时塔顶生成的油气循环进入分馏塔与原料油混合进行分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焦介质经拉焦加热炉加热后再进入各焦炭塔;及/或,拉焦加热炉采用实时变温控制,变温范围为480-540℃,变温速率为10-100℃/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油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时,塔底温度为34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焦炭塔a、b、c周期性交替进行生焦反应、拉焦反应和清焦处理,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焦炭塔进行生焦反应时塔顶生成的油气循环进入分馏塔与原料油混合进行分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焦介质经拉焦加热炉加热后再进入各焦炭塔;及/或,拉焦加热炉采用实时变温控制,变温范围为480-540℃,变温速率为10-100℃/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油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时,塔底温度为340-365℃,塔顶温度为90~120℃,塔顶压力为0.1~0.4,分馏还得到焦化汽油、焦化柴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联合油加热炉采用实时变温控制,变温范围为440-480℃,变温速率为10-100℃/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玉亭王路海赵元生祁传磊刘银东庞伟伟李圣平王琪王佳冉丁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