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网线的生产,涉及一种储线系统。
技术介绍
1、网线是连接网络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网线一般是将导线绞合并通过外皮包裹,然后两端连接水晶头即投入使用。在网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设定长度的网线进行收卷,之后打包为成品送出,或送入其他设备连接水晶头。在收卷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效率,上游网线的生产不停止,但是末端收卷机构会需要停止后换卷,此时就需要储线系统将多余的网线暂存起来。
2、其中储线系统主要包括有水平的支撑梁,然后在支撑梁上有一个水平的第一杆体,第一杆体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独立的第一储线轮;在支撑梁上还有一个活动的活动件,活动件上有一个水平的第二杆体,在第二杆体上转动连接若干个独立的第二储线轮,网线就是依次绕设在第一储线轮和第二储线轮之间,如此就使得第一储线轮和第二储线轮部分能够具有较大的储线能力。同时在支撑梁的顶部具有一个驱动电机以及若干个转动的线缆轮,驱动电机上驱动连接有驱动轮;然后在活动件的两侧连接有一个驱动缆,驱动缆的中部绕过所有的线缆轮,同时驱动缆能够被驱动轮进行驱动,并带动活动件进行活动;这样驱动电机、驱动轮就能够驱动驱动缆进行活动,并带动活动件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杆体的方向活动。储线过程中活动件远离第一杆体;当下游的换卷完成后,此时下游收卷的部分初始收卷速度较快,且活动件靠近第一杆体,从而将多余的储存的网线放出进行收卷,如此便保证了网线的生产速度和效率。
3、在实践中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驱动缆整体悔发生形变后导致长度变大,此时如果驱动缆是缠绕在驱动轮上的,则容易引起驱动轮与驱动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线系统,旨在解决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线系统,包括:
3、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呈水平状,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中部水平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两侧均设置有终止块;
4、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水平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且所述第一杆体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储线轮;
5、活动件,所述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梁,所述活动件上水平设置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储线轮;
6、线缆轮,所述线缆轮在所述支撑梁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
7、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驱动轮;
8、驱动缆,所述驱动缆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两侧,中部绕设于所有的所述线缆轮,且所述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缆进行活动;
9、调节块,所述调节块活动位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调节块背离所述支撑梁中部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线缆轮,所述调节块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板;
10、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抵触于所述终止块,中部与所述调节板螺纹连接。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块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贴合于所述调节槽的内壁。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槽的中部水平开设有长方体形的稳定槽,所述调节块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稳定槽相配合的稳定部。
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杆背离所述终止块的一端设置有操作手盘。
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梁的纵截面为水平的h字形,所述终止块的一端以及上下两侧均与所述支撑梁连接。
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件的纵截面呈开口向上的c字形,所述活动件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轮,部分所述支撑轮活动抵触于所述支撑梁底部水平部分的顶部,部分所述支撑轮活动抵触于所述支撑梁底部水平部分的底部,部分所述支撑轮活动抵触于所述支撑梁底部水平部分的外侧。
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件的两侧中部均水平设置有增稳部,所述增稳部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撑轮,位于所述增稳部上的所述支撑轮均活动抵触于所述支撑梁底部水平部分的外侧。
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梁的顶部竖直设置有两个压紧架,每个所述压紧架上均转动设置有一压紧轮,且两个所述压紧架位于所述驱动轮的两侧,所述驱动缆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压紧轮与所述驱动轮之间,且位于两个所述压紧轮之间的所述驱动缆贴合于所述驱动轮的顶部,所述驱动轮的外壁上开设有增阻槽,所述驱动缆贴合于所述增阻槽的内壁。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线系统,在进行收卷网线的时候,需要首先将网线依次缠绕在第一储线轮和第二储线轮上,且每个第一储线轮和第二储线轮都可以进行独立的转动。当下游网线的需要换卷的时候,此时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进行转动,并通过驱动缆带动活动件朝向远离第一储线轮的方向活动;当下游换卷完成后驱动电机驱动活动件反向活动。
19、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驱动缆整体长度边长后,此时只需转动两个调节螺杆,由于调节螺杆的端部受到了终止块的限位,且调节螺杆与调节板之间是螺纹配合的,这样便能够驱动调节块朝向远离支撑梁中部的方向活动,直到将驱动缆张紧;这样就能够保证驱动轮之间能够同步活动,既不会发生打滑的情况,也不会产生驱动缆与驱动轮不同步的情况,使用效果较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13)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贴合于所述调节槽(2)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2)的中部水平开设有长方体形的稳定槽(16),所述调节块(13)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稳定槽(16)相配合的稳定部(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15)背离所述终止块(3)的一端设置有操作手盘(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的纵截面为水平的H字形,所述终止块(3)的一端以及上下两侧均与所述支撑梁(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6)的纵截面呈开口向上的C字形,所述活动件(6)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轮(19),部分所述支撑轮(19)活动抵触于所述支撑梁(1)底部水平部分的顶部,部分所述支撑轮(19)活动抵触于所述支撑梁(1)底部水平部分的底部,部分所述支撑轮(19)活动抵触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6)的两侧中部均水平设置有增稳部(20),所述增稳部(20)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撑轮(19),位于所述增稳部(20)上的所述支撑轮(19)均活动抵触于所述支撑梁(1)底部水平部分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的顶部竖直设置有两个压紧架(21),每个所述压紧架(21)上均转动设置有一压紧轮(22),且两个所述压紧架(21)位于所述驱动轮(11)的两侧,所述驱动缆(12)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压紧轮(22)与所述驱动轮(11)之间,且位于两个所述压紧轮(22)之间的所述驱动缆(12)贴合于所述驱动轮(11)的顶部,所述驱动轮(11)的外壁上开设有增阻槽,所述驱动缆(12)贴合于所述增阻槽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13)的上下两侧均活动贴合于所述调节槽(2)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2)的中部水平开设有长方体形的稳定槽(16),所述调节块(13)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稳定槽(16)相配合的稳定部(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15)背离所述终止块(3)的一端设置有操作手盘(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的纵截面为水平的h字形,所述终止块(3)的一端以及上下两侧均与所述支撑梁(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6)的纵截面呈开口向上的c字形,所述活动件(6)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轮(19),部分所述支撑轮(19)活动抵触于所述支撑梁(1)底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海波,张翠娥,
申请(专利权)人:松滋市颖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