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槽异相扁线绕组定子及扁线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912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槽异相扁线绕组定子及扁线电机,定子绕组包括三相相绕组,每组绕组支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支路,支路包括多个在铁芯槽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串联的线圈;两个支路进行同向绕制,两个支路均包括跨距为y、y+1的线圈和单根线圈,其中一个支路还包括跨距为y‑1的线圈,两个支路均以单根线圈作为绕制起始线和中性点引出线,在绕制时,跨距为y和为y+1的线圈的上层边与下层边分别位于相邻层的铁芯槽内,当两个支路绕制到槽口最外层或是槽底最内层时,以一个跨距为y‑1的线圈和一个跨距为y+1的线圈的组成同心线圈以进行同层换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各支路电势平衡、无环流等优点,消除了因各支路不对称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具体涉及一种同槽异相扁线绕组定子及扁线电机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执行部件之一,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速化、轻量化、高效率已经成为驱动电机发展的趋势,对电机的功率密度、高效区、散热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2、定子绕组可分为圆线和扁线,扁线电机与圆线电机的区别在于铜线的成形方式,扁线有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一般圆线电机的槽满率为50%左右,而扁线电机的槽满率能达到70%以上。槽满率的提升意味着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填充更多的铜,电机的电阻减小,相同电流下,铜损耗减小。对比圆线电机,扁线电机槽内的铜导体之间接触面积大,散热效果更好。

3、电机高速运行时,电机交流铜耗显著增加。为降低铜耗,一般会增加定子每槽导体层数,如4层、6层、8层等。由于各个并联支路的导体分布于定子槽的不同位置,若各支路不对称,将会导致反电势、电阻、电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环流,附加损耗增大和效率降低,同时引起电机绕组局部过温,降低电机使用寿命。

4、而现有扁线定子绕组多为整距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槽异相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相绕组,各所述相绕组包括多组并联的绕组支路,每组绕组支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支路,所述支路包括多个在定子铁芯(5)的周向铁芯槽(51)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串联的线圈,且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所述支路之间的线圈布置在相邻铁芯槽(51)内;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支路均由铁芯槽(51)的槽口最外层向槽底最内层进行绕制,或均由铁芯槽(51)的槽底最内层向槽口最外层进行绕制,以实现支路对称;两个所述支路中均包括跨距为y、跨距为y+1的线圈和单根线圈,且其中一个支路还包括跨距为y-1的线圈,两个所述支路均以单根线圈作为绕制起始线和中性点引出线,单根线圈均位于槽口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槽异相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相绕组,各所述相绕组包括多组并联的绕组支路,每组绕组支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支路,所述支路包括多个在定子铁芯(5)的周向铁芯槽(51)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串联的线圈,且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所述支路之间的线圈布置在相邻铁芯槽(51)内;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支路均由铁芯槽(51)的槽口最外层向槽底最内层进行绕制,或均由铁芯槽(51)的槽底最内层向槽口最外层进行绕制,以实现支路对称;两个所述支路中均包括跨距为y、跨距为y+1的线圈和单根线圈,且其中一个支路还包括跨距为y-1的线圈,两个所述支路均以单根线圈作为绕制起始线和中性点引出线,单根线圈均位于槽口最外层或是槽底最内层;在绕制时,跨距为y和跨距为y+1的线圈的上层边与下层边分别位于相邻层的铁芯槽(51)内,当两个支路的中点绕制到槽口最外层或是槽底最内层时,以一个跨距为y-1的线圈和一个跨距为y+1的线圈的组成同心线圈以进行同层换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槽异相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5)中设有n层铁芯槽(51),n为正偶数,所述跨距为y+1的线圈上层边位于第层铁芯槽(51),下层边位于第层铁芯槽(51)内,或者,所述跨距为y+1的线圈上层边位于第层铁芯槽(51),下层边位于第层铁芯槽(5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槽异相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5)中设有m个铁芯槽(51),m为正偶数,在铁芯槽(51)的槽底次内层至槽口次外层之间,两个所述支路中跨距为y的线圈和跨距为y+1的线圈在相邻层铁芯槽(51)内布置n个线圈后,通过一个线圈进行跨层布置,并以个线圈为一个循环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槽异相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距为y和跨距为y+1的线圈包括第一线圈(1),所述第一线圈(1)包括第一线圈主体(11)和第一弯折部(12),所述第一线圈主体(1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杆(111)和连接两根第一支杆(111)一端的第一头部(112),两根第一支杆(1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12)以形成焊接端,所述第一弯折部(12)沿所述第一线圈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且远离第一线圈主体(11)的方向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槽异相扁线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距为y+1的线圈和跨距为y-1的线圈组成同心的第三线圈(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俊旭胡明杨斌陈致初胡勇峰石鸿佼王良旭胡华胡昊波谢文强吴辉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车时代电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