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882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包括:采集层、构建层及分析层;露天煤矿的矿层上层岩面结构参数通过采集层采集,采集到的岩面结构参数实时向构建层反馈,构建层接收岩面结构参数,基于岩面结构参数构建岩面立体模型,同步识别岩面立体模型上岩面复杂程度,基于岩面立体模型复杂程度决策确定下一矿层上层岩面结构参数采集跨度并向采集层反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露天煤矿矿层上层岩面的结构参数采集,来构建岩面立体模型,并以岩面立体模型安全风险分析,对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同步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结果,进一步规划露天煤矿开采路径,有效提升了露天煤矿开采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1、煤矿开采是指从煤矿矿床中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露天煤矿则是指由于地理变化沉积在地表或浅层的煤炭层,通过直接露天采掘煤矿。

2、露天煤矿开采时,需要确定开采区域和开采顺序,去除煤层上方的覆盖物,再使用大型采掘设备进行煤炭开采;

3、申请号为201910854208.2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煤矿企业的管理层、技术层、班组层三个评价组的评估权利进行权重确定;s2,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多个风险因素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权重确定;s3,由所述三个评价组分别对各个风险因素评价指标利用cesk法进行风险评估,得到初始风险数据;s4,由联合大数据的ahp-cesk风险评估系统,根据所述三个评价组的权重、所述多个风险因素评价指标的权重、所述三个评价组得到的初始风险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风险评估结果与处置建议。

4、该申请在于解决:“如今煤矿常用的传统的模糊理论、灰色理论等在风险评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层、构建层及分析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层包括设计模块、测距模块及传输模块,设计模块用于设定测距模块测距路径,测距模块用于测量测距端到矿层上层岩面的距离,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测距模块测量的测距端到矿层上层岩面的距离,将测距端到矿层上层岩面的距离向构建层反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模块中设定的测距模块测距路径为圆形、弧形或直线路径,且服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层、构建层及分析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层包括设计模块、测距模块及传输模块,设计模块用于设定测距模块测距路径,测距模块用于测量测距端到矿层上层岩面的距离,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测距模块测量的测距端到矿层上层岩面的距离,将测距端到矿层上层岩面的距离向构建层反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模块中设定的测距模块测距路径为圆形、弧形或直线路径,且服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接收岩面结构参数时,以传输模块作为接收目标,岩面结构参数即测距模块测量的测距端到矿层上层岩面的距离,构建模块构建岩面立体模型时,以测距模块于测距路径上的位置信息作为参照点,基于测距模块所测得距离作为参照点偏移,求得各组测距结果对应测距点位置信息,基于各组测距点位置信息构建岩面立体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块运行获取岩面立体模型上岩面复杂程度后,基于以下逻辑决策确定下一矿层上层岩面结构参数的采集跨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层包括分析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雷高超王瑞涛刘超王传晨侯明明陈璋林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霄云煤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