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及蓄热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791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5
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及蓄热方法,太阳能集热组件,安装于温室主体外部顶面;储热水箱,一侧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分别与太阳能集热组件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通;传热管道,安装于温室主体内后墙体的钢架上;分水器和集水器,分别与多条传热管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通,且集水器和分水器分别通过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与储热水箱另一侧连通;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集热循环泵、采暖循环泵以及阀门组件电连接,且能够定时控制上述部件启闭。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暖风机或者蓄热水箱等保温方式,一方面能够节省较多的电能,另一方面传热管道通过龙骨安装于温室主体后墙的钢架上,能够节省更多的温室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室蓄热,具体为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及蓄热方法


技术介绍

1、种植用温室又称“暖棚”,由两侧山墙、维护后墙体、支撑骨架以及覆盖材料组成,主要在白天通过南向的坡面吸收太阳能的热量以及采光,以提供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和光照,而为了能够维持温室内的温度,后墙体通常设计为水泥、砖墙等材质,并且在坡面设置保温棉被等材料,能够实现蓄放热功能。

2、但是在一些盐碱地、沙土地等土壤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中,由于地质条件较差,无法采用土建棚,十分不稳定,使用水泥、砖墙等材质成本较高,而为了应对此问题,在上述区域,大棚的整体均使用框架结构的形式,配合保温材料覆盖到框架外侧,进行大棚的蓄热保温,该温室的好处就是结构稳定性较高,并且在白天能够吸收更多的阳光,采光能力较强,覆盖的保温材料虽然具备一定的保温性能,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水泥等材质的墙体,蓄热保温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冬季的夜晚,外界温度极低,导致温室内的温度下降较快,而专利技术人才用过现有技术中加暖风机的形式进行取暖,但是一方面需要长时间开放,电能消耗较大,另一方面高温气体会对作物直吹,影响作物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1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条传热管道(7)均设置为U字形,且开口方向与温室主体(2)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主体(2)后墙体的钢架上沿长度方向竖直布置有多条钢龙骨(14),多条传热管道(7)在与钢龙骨(14)的交叉点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道(7)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1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条传热管道(7)均设置为u字形,且开口方向与温室主体(2)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主体(2)后墙体的钢架上沿长度方向竖直布置有多条钢龙骨(14),多条传热管道(7)在与钢龙骨(14)的交叉点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道(7)设置有4条-10条,且自中心向外侧间隔13cm-35cm扩散布置,最外侧的传热管道(7)距离地面的最小距离为22cm-4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太阳能蓄热系统及蓄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10)连通有水源(15),能够为储热水箱(3)补充水分,且第二进水管(10)与水源(15)之间设置有补水阀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禾稼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