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光场元视觉表征模型与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706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光场元视觉表征模型与架构,包括分光模块、第一成像模块和宽视场波前传感器;其中,分光模块,用于将输入的入射光线分为第一分路光线和第二分路光线;第一成像模块,用于利用第一分路光线对目标场景进行成像以输出像差模糊的目标场景图像;宽视场波前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二分路光线以得到目标场景的像差分布信息,并将像差分布信息输入至系统的点扩散函数模型中,通过包含像差分布信息的点扩散函数对所述像差模糊的目标场景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以输出高分辨率无像差的目标场景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标场景空间非一致像差的问题,可以消除成像视场角内不同的像差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特别是涉及光场元视觉表征模型与架构


技术介绍

1、光学像差是制约光学成像分辨率与信噪比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光学像差主要分为系统性光学像差与动态环境像差。系统性光学像差主要由光学透镜的制造工艺、光学镜组的不完美设计、超出光学镜头最优应用范围或光学透镜组的组装误差及公差等带来,一旦透镜组与传感器固定,这类系统性光学像差一般固定分布。现有的部分光学系统会采用标定矫正等方法提前对其进行预标定,而后通过相应算法消除部分影响。但大批量流水线生产设备或某些大口径光学设备比如地基望远镜,太空望远镜等难以标定或标定成本过高。动态环境像差主要由活动生物组织样本散射、大气湍流等变化场景带来。这类像差由于高度动态变化,无法标定,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其影响领域广泛,比如天文观测、生命科学研究等前沿科技领域都存在动态环境像差的问题。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传统自适应光学技术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波前传感器放置在光瞳平面的共轭面,实现对波前的感知,而后通过可变性镜(组)对波前进行对应的改变。这类方法需要添加额外的光学硬件,且系统相对复杂,造价较为昂贵。另一方面,传统自适应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场元视觉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光模块、第一成像模块和宽视场波前传感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视场波前传感器,包括微透镜阵列和第二成像模块,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前端,用于采集所述入射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像模块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1倍焦距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模块,为CMOS或CCD。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视场波前传感器,还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场元视觉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光模块、第一成像模块和宽视场波前传感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视场波前传感器,包括微透镜阵列和第二成像模块,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前端,用于采集所述入射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像模块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1倍焦距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璐戴琼海吴嘉敏郭钰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