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水帽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699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阻水帽加工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的位置对应的卷轴,定模组件上设置与型腔连通的浇注通道,型腔后部设置与其配合的套筒冲头,套筒冲头内设置与套筒冲头动配合的定位型芯,套筒冲头固定在定模组件后方的第二安装板上,定位型芯固定在第二安装板后方的第一安装板上;定模组件包括带有型腔的凹模板以及与凹模板固定连接的凹膜座,凹模板与凹模座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位置对应的透气膜通道;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组,第二安装板与定模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组;有一组第一限位导向柱贯穿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定模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阻水帽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并能够实现阻水帽的完整性和密封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阻水帽加工模具,属于医疗器械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医疗给药器中会常使用到阻水帽,在给病患注射针剂时,需要将针剂里的空气排除,而阻水帽中包含阻水膜,可以阻绝液体将空气排除。

2、但在现有的生产技术里,对于阻水帽的生产比较复杂,一种是需要人工将阻水膜冲裁出来,阻水帽通过注塑成型,然后通过加热的方式把阻水膜融合到阻水帽上;在融合过程中,温度过高容易破坏阻水膜,温度过低达不到阻水膜的融合,从而影响阻水帽的质量;另一种是人工将阻水膜切割成片,将成片阻水膜通过吸真空的方式贴在注塑模的定模上,再对滤膜进行冲裁,使冲裁下来的阻水膜落入并平铺在成型产品的型腔中,然后合模进行注塑,但是阻水膜直径较小,在合模时阻水膜在气流的作用下的在成型孔中位移及变形,导致成型产品的废品率较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本体与阻水膜一次成型的阻水帽加工模具。

2、本专利技术包括带有型腔的定模组件和带有凸模的动模组件,其特征是:在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两侧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水帽加工模具,包括带有型腔的定模组件和带有凸模的动模组件,其特征是:在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定模组件上设置与型腔连通的浇注通道,型腔后部设置与其配合的套筒冲头,套筒冲头内设置与套筒冲头动配合的定位型芯,套筒冲头固定在定模组件后方的第二安装板上,定位型芯固定在第二安装板后方的第一安装板上;定模组件包括带有型腔的凹模板以及与凹模板固定连接的凹膜座,凹模板与凹模座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位置对应的透气膜通道;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组,第二安装板与定模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组;有一组第一限位导向柱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水帽加工模具,包括带有型腔的定模组件和带有凸模的动模组件,其特征是:在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定模组件上设置与型腔连通的浇注通道,型腔后部设置与其配合的套筒冲头,套筒冲头内设置与套筒冲头动配合的定位型芯,套筒冲头固定在定模组件后方的第二安装板上,定位型芯固定在第二安装板后方的第一安装板上;定模组件包括带有型腔的凹模板以及与凹模板固定连接的凹膜座,凹模板与凹模座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位置对应的透气膜通道;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组,第二安装板与定模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组;有一组第一限位导向柱贯穿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定模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水帽加工模具,其特征是:定模组件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型腔,每组内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型腔,动模组件上设置与其数量、位置对应的凸模;所述浇注通道包括通于定模组件的前表面的主通道,主通道与在设置在定模组件的前表面上、与各型腔连通的浇注槽连通,浇注槽通过斜孔通于每个型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水帽加工模具,其特征是:定模组件上设置至少两组型腔,同组型腔沿同一水平线布置,与各组型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岗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颐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