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通道乳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543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乳化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上盖板、乳化板、生成板、下盖板;所述生成板上设置有生成区凹槽,所述生成区凹槽的一端上设置有乳化输送通道,所述乳化板上对应乳化输送通道设置有贯穿乳化板的乳化区穿孔,所述乳化区穿孔与乳化输送通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乳化板上沿着液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深度破裂区凹槽、液滴分选区凹槽,所述深度破裂区凹槽的输入端与乳化区穿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分散相占比高、液滴尺寸小、液滴单分散性高、制备效率高,此外,该设备还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和不易堵塞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分散,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乳化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医学检测、制药、食品、化妆品、石油等各个领域均具有制备乳液的需求。制备乳液的技术包括高能法和低能法。高能法是将非均相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提供机械外力使内相以液滴的形式均匀地分散于外相中。低能法是靠内部自身释放的化学能完成分散,包括相转变组分法、相转变温度法等。微通道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兴起的乳液制备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乳液中液滴的单分散性高。工业应用上需要良好的单分散性,粒径分布均一的液滴能带来较高的稳定性。另一个特点是容易通过调控输入流量,实现对液滴尺寸的精确控制。这些独特优势使微通道技术近年来在液滴制备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常用于生成液滴的微通道结构有t型、共流聚焦和流动聚焦结构等。这些微通道结构虽然能够得到单分散性高的液滴群,但是仍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液滴制备效率低,即乳化效率低。第二,连续相占比高。技术人员利用微通道的并行放大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液滴制备效率低的问题。但是,连续相占比高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而且现有的并行放大技术需要在更高的连续相占比下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上盖板、乳化板、生成板、下盖板;所述生成板上设置有生成区凹槽,所述生成区凹槽的一端上设置有乳化输送通道,所述乳化板上对应乳化输送通道设置有贯穿乳化板的乳化区穿孔,所述乳化区穿孔与乳化输送通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乳化板上沿着液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深度破裂区凹槽、液滴分选区凹槽,所述深度破裂区凹槽的输入端与乳化区穿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区凹槽包括连续相凹槽,所述连续相凹槽中部宽、两端窄,所述连续相凹槽的中部设置有分散相凹槽,所述连续相凹槽与分散相凹槽同轴同向,所述连续相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上盖板、乳化板、生成板、下盖板;所述生成板上设置有生成区凹槽,所述生成区凹槽的一端上设置有乳化输送通道,所述乳化板上对应乳化输送通道设置有贯穿乳化板的乳化区穿孔,所述乳化区穿孔与乳化输送通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乳化板上沿着液体流动方向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深度破裂区凹槽、液滴分选区凹槽,所述深度破裂区凹槽的输入端与乳化区穿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区凹槽包括连续相凹槽,所述连续相凹槽中部宽、两端窄,所述连续相凹槽的中部设置有分散相凹槽,所述连续相凹槽与分散相凹槽同轴同向,所述连续相凹槽的输出端与分散相凹槽的输出端连通至乳化输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有连续相进口、分散相进口,所述连续相进口、分散相进口分别贯穿乳化板并连通至对应连续相凹槽与分散相凹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区穿孔的输入端内安装有双缩口通道组件,所述双缩口通道组件由若干个双缩口通道组成,所述双缩口通道为一进两两出的并联通道,各个双缩口通道呈一定间距隔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达谢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