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逻辑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光计算领域的基于2×2微环开关阵列的光逻辑器件。
技术介绍
1、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全球通信流量呈现指数式增长。面对通信数据的爆炸式增加,传统的电交换结节在实现数据中心互联时会面临功耗、时延和带宽等诸多技术瓶颈,并且ai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超摩尔定律的增长速度,集成电路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光子作为信息载体的集成光路,有望替代集成电路来实现更大规模的互联和计算。与电子相比,通过光子来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可以获得更快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带宽。
2、光逻辑器件作为集成光路中的重要元件,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光逻辑运算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光的非线性效应,利用半导体放大器或者光子晶体来进行逻辑运算,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都是光子;另一种是通过热光效应或者电光效应,来调制微环谐振器或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完成逻辑运算,输入信号为电子,输出信号为光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2×2微环开关阵列的光逻辑器件,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由Si衬底(1)、SiO2下包层(2)、Si芯层(3)、SiO2上包层(4)和金属电极(5)组成;Si芯层(3)位于SiO2下包层(2)之上,被SiO2上包层(4)覆盖;Si芯层(3)为“底部平板层+顶部脊层”的脊型结构,平板层宽度与Si衬底(1)宽度相同;Si芯层(3)是由4个带硅基电光调制器的微环(R1、R2、R3和R4)和4条直波导按照CrossBar架构构成的2×2开关阵列,4条直波导两横两纵垂直交叉设置,形成四个交叉点,微环R1、R2、R3、R4分别放置在四个交叉点的左上方,与2条垂直的直波导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2×2微环开关阵列的光逻辑器件,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由si衬底(1)、sio2下包层(2)、si芯层(3)、sio2上包层(4)和金属电极(5)组成;si芯层(3)位于sio2下包层(2)之上,被sio2上包层(4)覆盖;si芯层(3)为“底部平板层+顶部脊层”的脊型结构,平板层宽度与si衬底(1)宽度相同;si芯层(3)是由4个带硅基电光调制器的微环(r1、r2、r3和r4)和4条直波导按照crossbar架构构成的2×2开关阵列,4条直波导两横两纵垂直交叉设置,形成四个交叉点,微环r1、r2、r3、r4分别放置在四个交叉点的左上方,与2条垂直的直波导分别都留有一段相同的耦合距离,形成8个耦合区域;金属电极(5)的数量为8个,分别对应4个微环(r1、r2、r3和r4);在1个微环(r1、r2、r3或r4)半圆两侧的si平板层中通过掺杂形成p++区和n++区,p++区和n++区通过介质通孔与位于二氧化硅上包层(4)上方的个2个金属电极(5)分别相连接;通过在相应的金属电极上施加电压,会在相应的微环中产生一个由正极到负极的电场,该电场会改变微环中的载流子浓度,使微环的有效折射率n发生变化,继而改变微环的谐振波长,从而实现光逻辑开关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2×2微环开关阵列的光逻辑器件,其特征在于:si衬底(1)的厚度为200nm,sio2下包层(2)的厚度为2μm,sio2上包层(4)的厚度为1μm;si芯层(3)平板层宽度与si衬底(1)宽度相同,平板层厚度为70nm;脊层宽度为500nm,脊层厚度为150nm,金属电极(5)为70μm×70μm的正方形结构,材料为alcu合金;微环(r1、r2、r3和r4)的半径为30μm,有效折射率n为2.53;微环(r1、r2、r3和r4)施加电压后有效折射率的变化δn为0.00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2×2微环开关阵列的光逻辑器件,其特征在于:8个耦合区域分别记为微环r1第一耦合区z1、微环r1第二耦合区z2、微环r2第一耦合区z3、微环r2第二耦合区z4、微环r3第一耦合区z5、微环r3第二耦合区z6、微环r4第一耦合区z7和微环r4第二耦合区z8;微环r1第一耦合区z1前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1第一输入si波导(101),微环r1第一耦合区z1后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1第一输出si波导(102),微环r1第二耦合区z2前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1第二输入si波导(103)、微环r1第二耦合区z2后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1第二输出si波导(104);微环r2第一耦合区z3前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2第一输入si波导(201),微环r2第一耦合区z3后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2第一输出si波导(202),微环r2第二耦合区z4前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2第二输入si波导(203)、微环r2第二耦合区z4后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2第二输出si波导(204);微环r3第一耦合区z5前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3第一输入si波导(301),微环r3第一耦合区z5后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3第一输出si波导(302),微环r3第二耦合区z6前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3第二输入si波导(303)、微环r3第二耦合区z6后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3第二输出si波导(304);微环r4第一耦合区z7前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4第一输入si波导(401),微环r4第一耦合区z7后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4第一输出si波导(402),微环r4第二耦合区z8前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4第二输入si波导(403)、微环r4第二耦合区z8后面的直波导为微环r4第二输出si波导(404);微环r1第一输出si波导(102)和微环r1第二输入si波导(103)相垂直,微环r2第一输出si波导(202)和微环r2第二输入si波导(203)相垂直,微环r3第一输出si波导(302)和微环r3第二输入si波导(303)相垂直,微环r4第一输出si波导(402)和微环r4第二输入si波导(403)相垂直;4条直波导的两端构成开关阵列的输入端口1、输入端口2、输入端口3和输入端口4和输出端口1、输出端口2、输出端口3和输出端口4;输入端口1与微环r1的第一输入波导(101)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诗雨,尹悦鑫,丁颖智,许馨如,曾国宴,徐智渊,张大明,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