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散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316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0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散射检测装置,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出束区和存储区。放射源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中,第一驱动结构的至少部分结构伸入第一容纳腔中,且与放射源驱动连接,以驱动放射源在位于出束区和位于存储区之间切换,壳体具有出束区的区域沿第二方向的外侧设置有出束结构,壳体具有存储区的区域沿第二方向的外侧设置有屏蔽结构;出束结构具有出束口,出束口的一端连通外界,出束口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具有出束区的区域,当放射源位于出束区,出束口供穿过壳体的放射源的射线射出至外界;信号接收组件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壳体组件的外周侧。本申请实施例的背散射检测装置的外形尺寸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射线辐射探测,特别涉及一种背散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背散射检测装置主要用于对车辆以及行包物品的安检,此外也有基于该技术的便携式检测仪器用于对物品局部缺陷做检测。相比透射成像检测,背散射检测技术可以将包括射线源与探测器在内的整套装置置于被测物体同侧,因而适用于对大型物体或特殊场合的检测。

2、相关技术中,背散射检测装置采用x光机以及若干大体积晶体探测器组成。在检测过程中,x光机的射线照射到被测物体上,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与被测物体发生反应并形成超过90度的散射,散射信号被探测器接收并处理后形成该照射区域的物质组成信息。射线每照射被测物体上的一个点,探测器则获取该点的散射信号,随着照射点在被测物体上移动,逐步形成被测物体完整的散射图像。

3、然而,由于背散射检测装置是采用x光机作为射线源以产生射线,其整体结构复杂且尺寸大,难以应用于针对管道或井壁的裂缝及孔洞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尺寸小的背散射检测装置。p>

2、为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散射检测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结构,所述出束结构为第一准直器,所述第一准直器的准直孔为所述出束口,所述第一准直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准直器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准直器绕所述出束区的外周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直器为环形结构,所述准直口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为屏蔽壳,所述屏蔽壳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外周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散射检测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结构,所述出束结构为第一准直器,所述第一准直器的准直孔为所述出束口,所述第一准直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准直器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准直器绕所述出束区的外周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直器为环形结构,所述准直口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为屏蔽壳,所述屏蔽壳套设在所述壳体的外周侧,且具有绕所述出束区外周向延伸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准直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还具有绕所述第一容纳腔外周向延伸的第三容纳腔,所述信号接收组件为环形阵列探测器,所述环形阵列探测器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散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散射检测装置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树强郑玉来李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