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及该工艺制备的微凝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273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及该工艺制备的微凝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配制油相和水相,其中,水相包括水和水溶性的高分子材料,用于后续微凝珠固化,油相包括油、表面活性剂和活性物,活性物是水溶性或脂溶性或难溶性的物质;将得到的油相与水相混合或预乳化后,通过超声微反应进行乳化,得到纳米乳液;将得到的纳米乳液通过微流控剪切为粒径均匀的液滴;将得到的液滴利用交联剂固化成型,得到微凝珠。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超声微反应技术将活性物纳米化分散在水中得到纳米乳液,利用微流控技术将活性物纳米分散液剪切为大小均匀的液滴,通过控制浓度等参数将液滴进一步固化得到不同形貌纳米神经酰胺微凝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声微反应及微流控,具体涉及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及该工艺制备的微凝珠


技术介绍

1、微凝珠是一种尺寸在几百微米到几毫米的凝胶颗粒,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化妆品领域,用于包裹易析出的活性物,稳定乳液体系,实现提高产品的美观度等效果。

2、目前生产微凝珠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乳液模板法,即先将高分子物质高温溶解于油箱,再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利用高能乳化法或者低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的乳液,在得到乳液后,通过降温或加入交联剂的方式实现油相的固化,经过分离后获得微凝珠。该方法的固化为油滴的固化,固化后凝珠含水量极低,而且无法包载难溶性活性物,比如神经酰胺等。此外,该方法只能用于生产球形微凝珠,而且微凝珠粒径不均匀,无法制备其他形貌的微凝珠,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制备工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及该工艺制备的微凝珠,利用超声微反应技术将活性物纳米化分散在水中得到纳米乳液,利用微流控技术将活性物纳米分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是难溶性物质,在油相中,所述活性物的质量分数为0.0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活性物包括神经酰胺、辅酶Q10、胡萝卜素、虾青素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高分子材料的质量分数为0.01~3%,在步骤S3中,微流控剪切的流速为0.01~5ml/min,微流控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是难溶性物质,在油相中,所述活性物的质量分数为0.0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活性物包括神经酰胺、辅酶q10、胡萝卜素、虾青素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高分子材料的质量分数为0.01~3%,在步骤s3中,微流控剪切的流速为0.01~5ml/min,微流控剪切的出口管出口距离固化剂液面的竖直高度为0.05~1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高分子材料的质量分数为0.01~1%,且微流控剪切的流速为0.01~0.1ml/min,微流控剪切的出口管出口距离固化剂液面的竖直高度为0.05~0.25cm,制备微凝珠的形貌为太极勾玉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微流体制备纳米微凝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高分子材料的质量分数为1~3%,且微流控剪切的流速为0.1~0.25ml/min,微流控剪切的出口管出口距离固化剂液面的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董正亚何佳铭周成轲喻安琪朱晓晶康文江郑卓韬贾竞夫武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