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桩锚支护钻孔,具体为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桩锚支护是深基坑的一种重要的支护措施,其支护原理是将主要来源于锚杆所提供的锚固力和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来阻挡基坑边坡下滑的抗滑力。桩锚支护体系主要由护坡桩,土层锚杆,围檩和锁口梁4部分组成,桩锚支护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锚杆取代基坑支护内支撑,给支护排桩提供锚拉力,以减小支护排桩的位移与内力,并将基坑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2、锚桩支护时,需要使用钻孔装置来对锚杆进行钻孔操作,将锚杆钻入土层内部,目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所使用的钻孔装置在将锚杆钻入土层内部时,需要工人在钻孔装置旁手动添加锚杆,将其安装在钻孔设备上,此种方式操作较为危险,且需要额外的安排工人辅助操作,增加了钻孔的成本以及降低了钻孔的效率,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目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所使用的钻孔装置在将锚杆钻入土层内部时,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包括供钻孔装置移动的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调节锚杆钻孔角度的液压调节组件(2),所述液压调节组件(2)顶端设有存放多根锚杆的锚杆存放组件(3),所述锚杆存放组件(3)上固定安装有两组呈环形分布的若干个锚杆固定组件(4),且每组锚杆固定组件(4)的数量为八个,所述锚杆存放组件(3)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锚杆存放组件(3)的驱动组件(5),所述锚杆存放组件(3)顶端设有钻孔组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存放组件(3)包括有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包括供钻孔装置移动的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调节锚杆钻孔角度的液压调节组件(2),所述液压调节组件(2)顶端设有存放多根锚杆的锚杆存放组件(3),所述锚杆存放组件(3)上固定安装有两组呈环形分布的若干个锚杆固定组件(4),且每组锚杆固定组件(4)的数量为八个,所述锚杆存放组件(3)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锚杆存放组件(3)的驱动组件(5),所述锚杆存放组件(3)顶端设有钻孔组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存放组件(3)包括有安装在液压调节组件(2)上的基座(301),所述基座(301)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302),所述支撑架(302)上固定安装有两组呈环形分布的若干个固定柱(303),两组所述固定柱(30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凸轮(305),两组所述固定柱(303)上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座(304),两个所述轴承座(304)上转动设有转动筒(306),所述转动筒(306)外圈固定安装有对称的两个环形支架(30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2)上固定安装有贯穿转动筒(306)的固定筒(309),所述固定筒(309)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端板(310),若干个所述端板(310)上转动设有具有两段双向螺纹的双段双向螺杆(311),所述双段双向螺杆(311)的两段双向螺纹上均螺纹设有两个移动块(312),两个所述移动块(312)上均铰接连接有支撑臂(313),两个所述支撑臂(313)另一端铰接连接有铰接座(314),所述双段双向螺杆(311)的两段双向螺纹上的铰接座(314)顶端固定安装有锚杆放置台(315),所述固定筒(309)内部固定安装有对支撑臂(313)进行限位的两个限位板(31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306)一端的外圈固定安装有外齿环(308),所述支撑架(302)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317),所述第一转轴(317)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318)和第二齿轮(319),且第一齿轮(318)与外齿环(308)啮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固定组件(4)包括有固定安装在环形支架(307)上的固定支架(401),所述固定支架(401)靠近环形支架(307)最外侧的一端滑动设有两个第一梯形滑块(402),两个所述第一梯形滑块(402)靠近环形支架(307)最外侧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扣(403),且两个弧形卡扣(403)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第一梯形滑块(40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滑动设有卡块(405),两个所述卡块(405)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梯形滑块(40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形滑块(404)靠近环形支架(307)中心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刚,庄小杰,吕善勇,陈烈,吴波,崔延珑,蒋文竹,宋兰兰,马嘉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