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雨水采集器以及雨水采集方法技术_技高网

雨水采集器以及雨水采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239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雨水采集器以及雨水采集方法,解决了现有雨水采集方式需要通电提供动力和无法掌握降雨全过程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的技术问题。雨水采集器包括进水管、排水管以及至少两个安装高度由上至下递减的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采样瓶,具有进水口;液位阀门,用于控制采样瓶进水口开闭;输水管道,用于运输流动于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的雨水;输水管道包括主管以及设于主管输出端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二支管输入端高于第一支管的输入端;所述主管输入端与进水管或邻近的上游集水组件的第二支管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输出端与采样瓶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输出端与排水管或邻近的下游集水组件的主管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采集的,具体而言,涉及雨水采集器以及雨水采集方法


技术介绍

1、降雨是水环境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城市与农村面源污染的驱动因子。对降雨进行采样监测是研究雨水污染物的组分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重要环节。常规采样仅将单场降雨雨水作为一个混合样分析,无法掌握降雨全过程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或者通过电磁等动力装置控制,在野外不方便通电的情况下有诸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雨水采集器以及雨水采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雨水采集方式存在的需要通电提供动力和无法掌握降雨全过程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两种雨水采集器,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种雨水采集器,包括进水管、排水管以及设于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的至少两个集水组件,至少两个集水组件的安装高度由上至下递减;其中,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采样瓶,用于容纳雨水;所述采样瓶具有进水口;液位阀门,用于控制采样瓶进水口开闭;输水管道,用于运输流动于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的雨水;所述输水管道包括主管以及设于主管输出端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二支管输入端高于第一支管的输入端;所述主管输入端与进水管或邻近的上游集水组件的第二支管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输出端与采样瓶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输出端与排水管或邻近的下游集水组件的主管连接。

4、作为上述的第一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雨水采集器还包括收集盘,所述收集盘倾斜设置,所述进水管输入端与收集盘的低位处连接。

5、作为上述的第一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雨水采集器还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底部设有调平机构,所述柜体内设有支撑集水组件的台阶。

6、作为上述的第一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竖向布置;并且/或者,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上设有截止阀。

7、作为上述的第一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水平设置,所述主管输出端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输入端采用y型三通阀连接。

8、作为上述的第一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雨水采集器包括两个集水单元,每个集水单元具有至少两个集水组件,两个集水单元内的集水组件的高度变化方向相反。

9、作为上述的第一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与主管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管与第二支管之间均通过90°弯头连接;在每个集水单元中,第一支管输出端与采样瓶进水口之间通过90°弯头和第一竖向管连接,第二支管与邻近的下游集水组件的主管之间通过90°弯头和第二竖向管连接。

10、作为上述的第一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上游集水单元的第二支管输出端设有t型三通阀,t型三通阀的竖直向下的连接口通过第三竖向管和90°弯头与下游集水单元的主管连接,t型三通阀的竖直向上的连接口与第四竖向管连接,所述第四竖向管的上端出口高于进水管输入端高度。

11、作为上述的第一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采样瓶内还设有放水阀门;并且/或者,所述采样瓶内还设有防溢阀门。

12、第二种雨水采集器,包括柜体,柜体上方设有开口,还包括设于柜体内的:收集盘,用于收集从开口流入的雨水;进水管,进水管的输入端与收集盘连接;排水管,排水管的输出端穿过柜体后朝向柜体外部;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设于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且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集水组件的安装高度由上至下递减;其中,所述集水组件具有采样瓶以及控制雨水的流动方向在流向采样瓶进水口和流向邻近的下游集水组件之间切换的控制机构。

13、作为上述的第二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液位阀门,用于控制采样瓶进水口开闭;输水管道,用于运输流动于进水管和排水管之间的雨水;所述输水管道包括主管以及设于主管输出端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其中,第二支管输入端高于第一支管的输入端;所述主管输入端与进水管或邻近的上游集水组件的第二支管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输出端与采样瓶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输出端与排水管或邻近的下游集水组件的主管连接。

14、作为上述的第二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水平设置,所述主管输出端与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输入端采用y型三通阀连接。

15、作为上述的第二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雨水采集器包括两个集水单元,每个集水单元具有至少两个集水组件,两个集水单元内的集水组件的高度变化方向相反。

16、作为上述的第二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与主管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管与第二支管之间均通过90°弯头连接;在每个集水单元中,第一支管输出端与采样瓶进水口之间通过90°弯头和第一竖向管连接,第二支管与邻近的下游集水组件的主管之间通过90°弯头和第二竖向管连接。

17、作为上述的第二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上游集水单元的第二支管输出端设有t型三通阀,t型三通阀的竖直向下的连接口通过第三竖向管和90°弯头与下游集水单元的主管连接,t型三通阀的竖直向上的连接口与第四竖向管连接,所述第四竖向管的上端出口高于进水管输入端高度。

18、作为上述的第二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采样瓶内还设有放水阀门;并且/或者,所述采样瓶内还设有防溢阀门。

19、作为上述的第二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盘倾斜设置,所述进水管输入端与收集盘的低位处连接。

20、作为上述的第二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体底部设有调平机构,所述柜体内设有支撑集水组件的台阶。

21、作为上述的第二种雨水采集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竖向布置;并且/或者,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上设有截止阀。

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雨水采集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23、雨水采集方法,采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两种雨水采集器的任意一种。

24、本专利技术的雨水采集器以及雨水采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25、(1)本专利技术的雨水采集器通过使多个集水组件的安装高度由上至下递减,使得雨水可以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流入集水组件的采样瓶中,实现了在野外无动力的情况下对降雨雨水的自动收集。通过调节收集盘的尺寸和采样瓶的容积和个数,可实现不同降雨总量和降雨量间隔精度的收集。

26、(2)本专利技术的雨水采集器通过设置控制雨水的流动方向在流向采样瓶进水口和流向邻近的下游集水组件之间切换的控制机构,使得雨水在上游的采样瓶采用完成后再流入下游的采样瓶,实现对降雨雨水不同时段的自动分流收集,有助于掌握降雨全过程雨水中污染物浓度的真实变化情况。

27、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的雨水采集器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造价低,无需通电提供动力,能够分时段收集雨水,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雨水采集方式存在的需要通电提供动力和无法掌握降雨全过程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的技术问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300)、排水管(400)以及设于进水管(300)和排水管(400)之间的至少两个集水组件(500),至少两个集水组件(500)的安装高度由上至下递减;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雨水采集器还包括收集盘(200),所述收集盘(200)倾斜设置,所述进水管(300)输入端与收集盘(200)的低位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雨水采集器还包括柜体(100),所述柜体(100)底部设有调平机构,所述柜体(100)内设有支撑集水组件(500)的台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00)和排水管(400)竖向布置;并且/或者,所述进水管(300)和排水管(400)上设有截止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531)、第一支管(532)和第二支管(533)水平设置,所述主管(531)输出端与第一支管(532)和第二支管(533)的输入端采用Y型三通阀(534)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雨水采集器包括两个集水单元(700),每个集水单元(700)具有至少两个集水组件(500),两个集水单元(700)内的集水组件(500)的高度变化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00)与主管(531)之间以及所述排水管(400)与第二支管(533)之间均通过90°弯头连接;在每个集水单元(700)中,第一支管(532)输出端与采样瓶(510)进水口之间通过90°弯头和第一竖向管(610)连接,第二支管(533)与邻近的下游集水组件(500)的主管(531)之间通过90°弯头和第二竖向管(620)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上游集水单元(700)的第二支管(533)输出端设有T型三通阀(800),T型三通阀(800)的竖直向下的连接口通过第三竖向管(630)和90°弯头与下游集水单元(700)的主管(531)连接,T型三通阀(800)的竖直向上的连接口与第四竖向管(640)连接,所述第四竖向管(640)的上端出口高于进水管(300)输入端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瓶(510)内还设有放水阀门(511);并且/或者,所述采样瓶(510)内还设有防溢阀门(512)。

10.雨水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雨水采集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300)、排水管(400)以及设于进水管(300)和排水管(400)之间的至少两个集水组件(500),至少两个集水组件(500)的安装高度由上至下递减;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雨水采集器还包括收集盘(200),所述收集盘(200)倾斜设置,所述进水管(300)输入端与收集盘(200)的低位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雨水采集器还包括柜体(100),所述柜体(100)底部设有调平机构,所述柜体(100)内设有支撑集水组件(500)的台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00)和排水管(400)竖向布置;并且/或者,所述进水管(300)和排水管(400)上设有截止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531)、第一支管(532)和第二支管(533)水平设置,所述主管(531)输出端与第一支管(532)和第二支管(533)的输入端采用y型三通阀(534)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雨水采集器包括两个集水单元(700),每个集水单元(700)具有至少两个集水组件(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佳袁一斌高平川陈新拓赖承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