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1985 阅读:3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制备方法,即以多孔炭为主要载体材料,以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为辅助载体实现对微生物的固定,将得到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用于农药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载体材料价格便宜,成本低,来源广泛,通气性良好,对生物无毒性,不会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该载体及其固定化工艺可用于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动胶杆菌属、微球菌属等多菌种微生物的固定化,具有一定广谱适用性;芽孢杆菌可达到100亿个/克以上。与现有固定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固定化细胞颗粒直接播撒到土壤中,不破坏原有土壤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制备方法,即以多孔炭为主要载体材料,实现对微生物的固定,将得到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用于农药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
技术介绍
化学农药作为保障农业丰收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人们长期施用农药缺乏科学性,尤其是剧毒、高残留、难降解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中的农药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即超过环境的容量。我们面临着不断增加的土壤、地下水和大气农药污染的环境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药年产量已达40万吨,居世界第2位(全世界12亿磅,1997年)。我国每年农业防治约需农药25万吨,而农药的利用率只有10% 20%,其余则进入了农作物、土壤。2000年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为100X,六六六、DDT超标率为28X和24% ,上海市郊区农田中的DDT含量严重超标,南京市菜地土壤中六六六和DDT的检出率为100% 。据统计,我国被污染的土壤面积已达到1300万 1600万公顷,经济损失达10亿元之巨。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从最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骤:a.载体材料的破碎与筛分:先将载体材料粉碎成均匀颗粒,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干燥备用;b.细菌斜面培养:在基础培养基中接入菌种,在28-30℃温度下置于培养箱中斜面培养48小时;c.细菌种子液制备:用接种环在所述基础培养基上接取菌种,接入到液体种子培养基,放入摇床在温度28-30℃条件下培养20-24小时,制得细菌种子液;d.固定化颗粒制备:将培养了12-14小时的所述细菌种子液与所述载体材料颗粒按照重量5-20%的比例混合,在30℃温度下振荡培养24-48小时,然后加入交联剂,经12-18小时化学交联,然后将所述经过化学交...

【技术特征摘要】
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骤a.载体材料的破碎与筛分先将载体材料粉碎成均匀颗粒,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干燥备用;b.细菌斜面培养在基础培养基中接入菌种,在28-30℃温度下置于培养箱中斜面培养48小时;c.细菌种子液制备用接种环在所述基础培养基上接取菌种,接入到液体种子培养基,放入摇床在温度28-30℃条件下培养20-24小时,制得细菌种子液;d.固定化颗粒制备将培养了12-14小时的所述细菌种子液与所述载体材料颗粒按照重量5-20%的比例混合,在30℃温度下振荡培养24-48小时,然后加入交联剂,经12-18小时化学交联,然后将所述经过化学交联的载体材料颗粒转移至一次加固剂中,加固反应22-24小时,再将所述经过一次加固的载体材料颗粒转移到二次加固剂中,加固24小时,然后将所述载体材料颗粒用无菌水冲洗并浸泡24小时;e.增殖培养将所述浸泡过的载体材料颗粒取出接入增殖培养基中,放入摇床在温度28-30℃条件下培养24小时,然后更换增殖培养基两次,每次重复增殖培养步骤,最终得到微生物固定化颗粒成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载体材料是多孔炭,粒径0. 80-1. 60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细菌种子液的菌体浓度为105-107个/ml。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友斌张进霞司雄元彭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