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1426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1
本技术公开了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包括底板,自身具备一个中心孔,中心孔的边沿一圈凹陷有径向豁口;底板上还具备若干个呈环形阵列的竖向镂空洞;外撑柱,穿过中心孔、硅胶圈,每根外撑柱位于每个径向豁口内;径向臂,与外撑柱垂直固定,径向臂沿中心孔径向布置;纵向臂,穿过竖向镂空洞;纵向臂具备供径向臂穿过的径向镂空洞,纵向臂还具备与径向镂空洞连通的斜向槽,径向臂凸起有插入斜向槽的耳轴;纵向臂与外撑柱相互平行。采用此技术针对密封圈的外撑与套接的需求,利用小体积且相互紧挨的外撑柱穿过硅胶圈,对外围的径向臂、纵向臂施力,最终放大硅胶圈内径。利用分力形式来实现,动力简单可靠,同步性、稳固度也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模组领域,具体涉及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


技术介绍

1、车间现场现有一个装配需求,也就是将硅胶密封圈撑开,这样硅胶密封圈内径相对扩大,就便于后续套上它该套的轴杆件上。

2、首先密封圈首先尺寸较小,需要作用在硅胶密封圈的内圈,再径向向外拉扯,作业空间较小,也难以设计机构来施加较大的外撑力;其次,如果利用外撑设计不合理,硅胶密封圈咋撑大过程中不是基本保持圆环形,比如是变为椭圆形等形状,就依然满足不了后续的套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针对密封圈的外撑与套接的需求,利用小体积且相互紧挨的外撑柱穿过硅胶圈,对外围的径向臂、纵向臂施力,最终放大硅胶圈内径。利用分力形式来实现,动力简单可靠,同步性、稳固度也较好。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包括:底板,自身具备一个中心孔,中心孔的边沿一圈凹陷有径向豁口;底板上还具备若干个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槽自身长度方向与中心孔的轴线所成夹角度数小于30°;从外撑柱至纵向臂的轴线方向,所述斜向槽离中心孔的轴线的垂直距离渐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槽的两端还具备呈钝角连通的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自身延伸方向与纵向臂平行,所述斜向槽、纵向槽各自宽度相等,所述耳轴在斜向槽、纵向槽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柱的横断面为圆形,所述径向臂、纵向臂的横断面为矩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槽自身长度方向与中心孔的轴线所成夹角度数小于30°;从外撑柱至纵向臂的轴线方向,所述斜向槽离中心孔的轴线的垂直距离渐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槽的两端还具备呈钝角连通的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自身延伸方向与纵向臂平行,所述斜向槽、纵向槽各自宽度相等,所述耳轴在斜向槽、纵向槽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柱的横断面为圆形,所述径向臂、纵向臂的横断面为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密封圈撑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镂空洞、竖向镂空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凡杨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华瑞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