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0808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壳体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隔板;整个壳体采用均匀相同的壁厚,可大幅降低铸造成本的同时,为零件内部安装提供足够的空间,便于零件的安装和拆卸;通过在隔板上对开孔处进行局部加强,提升支撑腔体的强度;通过在第一箱下方设置两条环形加强筋,一方面为了增加变速箱整体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此处结构进行了加强,可以增加一些外部的固定特征,同时避免了对于其他位置整体壁面的连贯性造成破坏,从而进一步在减轻变速箱壳体重量的同时,保证变速箱壳体整体足够的强度。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质量大、油管布置复杂、装配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壳体改造,具体为一种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


技术介绍

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的要求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制造要求的不断提高。其中,对于动力换挡等工程机械类的变速箱,由于其所处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不再沿用传统的逐挡加速逐挡切换或逐挡加速跳挡切换的方法,而是采取直接无极加速至目标车速后再切换至相应挡位。这种换挡方式通过控制系统使发动机以最大扭矩转速或最经济转速驱动汽车,从而使汽车具有极高的动力性能或经济性能。

3、而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是自动变速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车辆运动过程中复杂多变的载荷,为变速箱提供基础与支撑。因此,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需要承受复杂和动态的力学环境,既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又要考虑到轻量化和成本控制。对于大多数的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来说,由于需要输出较大的扭矩,因此变速箱壳体需要不断增大壁厚来保证壳体的强度,但壁厚的增大不仅增加了变速箱的占据的空间体积和整车质量,影响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3)和与其相连接的第二箱体(7);所述第一箱体(3)与第二箱体(7)通过隔板(12)连接;所述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7)和隔板(12)的壁厚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变速箱壳体内部的L型油道(19)和C型油道(21);所述L型油道(19)用于将变矩器的液压油输送至高低挡换挡总成接口(8)处为高低挡换挡总成提供润滑;所述C型油道(21)用于将来自变矩器的液压油输送至后侧输出接口(2)为后侧输出齿轮和轴承原件进行润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3)和与其相连接的第二箱体(7);所述第一箱体(3)与第二箱体(7)通过隔板(12)连接;所述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7)和隔板(12)的壁厚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变速箱壳体内部的l型油道(19)和c型油道(21);所述l型油道(19)用于将变矩器的液压油输送至高低挡换挡总成接口(8)处为高低挡换挡总成提供润滑;所述c型油道(21)用于将来自变矩器的液压油输送至后侧输出接口(2)为后侧输出齿轮和轴承原件进行润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变速箱壳体外部的第一外部油道(6)、第二外部油道(22)和第三外部油道(27);所述第一外部油道(6)外接输入油孔,用于为变速箱提供输入油;所述第二外部油道(22)贯穿所述第一箱体(3)和第二箱体(7),用于为第一箱体(3)和第二箱体(7)供油;所述第三外部油道(27)贯穿第一箱体(3),用于为高低挡换挡总成提供液压油。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晨晨冯永明台格润刘义马旭耀丁斌郑泽奇张晨光冯浩成张其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