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0483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5
本技术属于管道清淤领域,其公开了一种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的沉淀池模块和吸污站,所述吸污站的出料端与所述沉淀池模块的进料端连通,还包括用于设置在下水管道内且沿下水道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清淤机器人,所述清淤机器人与所述吸污站之间设有用于从污水井穿入下水管道内的吸污管,所述吸污管为柔性管,所述吸污管的进料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清淤机器人上、出料端与所述吸污站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沉淀池模块的出料端连通有柔性的回流管,用于延伸至所述吸污管所处的污水井内;本方案实现在仅有一个污水井或下水管道一端封闭的情况下,保留下水管道内的水体,仅清理下水管道内的淤泥,以疏通下水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清淤领域,特别是一种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


技术介绍

1、市政管道清淤工作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一项不可忽略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遭到暴雨天气、洪涝时候影响,城市由于管道堵塞,疏通不及时导致城市大面积积水,对出行的人和车造成严重影响。

2、现阶段常采用清淤机器人下井,在地上配备的吸污车通过清淤机器人将管道内的淤泥抽吸到车内,此时抽吸的是还没固液分离的泥水混合液,输送至车内后,经过车内设备截留淤泥,分离出的液体重新排入下水管内,抽取下水管内混合液和排入分离液体同步进行,形成水流循环的清淤排污方式,避免依靠人工下井、人力清淤的传统方法,防止因井下内部空间狭小、空气流动较慢、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等作业环境因素而发生安全事故,具体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201610963066.x的技术方案,其公开了一种市政下水管道智能清淤疏通车,包括:用于对市政管道内的污物进行打散及清理的管道机器人、用于提供机器人系统能源及控制线缆的动力线组、控制动力组卷曲伸缩的卷管器、用于抽吸管道内已打散的污物的吸污装置、对吸污装置抽吸的污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对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的沉淀池模块和吸污站,所述吸污站的出料端与所述沉淀池模块的进料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下水管道内且沿下水道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清淤机器人,所述清淤机器人与所述吸污站之间设有用于从污水井穿入下水管道内的吸污管,所述吸污管为柔性管,所述吸污管的进料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清淤机器人上、出料端与所述吸污站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沉淀池模块的出料端连通有柔性的回流管,用于延伸至所述吸污管所处的污水井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输出絮凝液的絮凝模块;所述沉淀池模块与所述吸污站之间设有排污管,所述吸...

【技术特征摘要】

1.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的沉淀池模块和吸污站,所述吸污站的出料端与所述沉淀池模块的进料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下水管道内且沿下水道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清淤机器人,所述清淤机器人与所述吸污站之间设有用于从污水井穿入下水管道内的吸污管,所述吸污管为柔性管,所述吸污管的进料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清淤机器人上、出料端与所述吸污站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沉淀池模块的出料端连通有柔性的回流管,用于延伸至所述吸污管所处的污水井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输出絮凝液的絮凝模块;所述沉淀池模块与所述吸污站之间设有排污管,所述吸污站的出料端与所述沉淀池模块的进料端通过所述排污管连通,所述絮凝模块的出料端与所述排污管的中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模块包括顶部呈敞口的絮凝罐、设于所述絮凝罐内的絮凝泵;所述絮凝泵的出料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穿过所述敞口,且与所述排污管的中部连通;所述絮凝泵固定连接在所述絮凝罐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罐上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设于所述絮凝罐内、进水端穿过所述敞口延伸至所述絮凝罐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下水管道清淤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机器人包括车体、固定连接在车体的前端的淤泥铲;所述吸污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均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港蒙上新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