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负压发生器,具体涉及医用负压发生器。
技术介绍
1、在医疗负压吸引手术领域,需要用负压作为手术吸引的动力,通过负压吸引排除手术中的废液。通常负压吸引的负压源有两种,一种是医用中心吸引系统提供的管道负压源,另一种是在没有管道负压源时,利用压缩气体驱动,通过射流泵式负压发生器产生的负压源。负压源接入负压吸引器(设备),由负压吸引器实施负压吸引手术。
2、医用射流泵式负压发生器的驱动压缩气体都是使用麻醉机、呼吸机的呼吸用压缩气体气源。而麻醉机、呼吸机为提高其适用的工作范围,对压缩气体气源要求很低,允许的压力变化范围很大,在0.28~0.6mpa之间。
3、参见图1,现有医用射流泵式负压发生器100主要包括阀体110、气压驱动射流泵120,为了便于使用操作还配备了控制开关130,该控制开关130通常采用滑阀结构,控制驱动气源通断,进而控制负压发生器工作。
4、在此基础上,为保证医用负压发生器的性能满足负压吸引的要求,通常只能按下驱动气源压力下限范围设计负压发生器。一般射流泵流道大小是固定的,射流的喷嘴大小也是固定的。当驱动气源压力变化时,射流泵偏离了设计工况,性能会变差,不能获得最佳的性能式。尤其是驱动气源压力过大时,耗气量与驱动气源压力成正比,耗气量会过大,非常不经济。
5、如按上述0.28~0.6mpa的工作气压范围,上限工作压力0.6mpa是下限工作压力0.28mpa的两倍多,同理耗气量也要多一倍以上,偏离设计工况后,驱动气体浪费很大。若要按上限驱动气压设计射流泵时,则在下
6、针对现有医用射流泵式负压发生器,造成耗气过多和性能偏离的主要原图在于驱动气压变化太大。针对该问题,现有方案一般通过在驱动气源进口加装减压阀来调节压力,以使驱动压力稳定在设计压力范围。但是,增加一个减压器成增加本,也加大外形尺寸,影响设备的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医用射流泵式负压发生器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该方案实现在医用负压发生器内直接集成微型减压装置,能够实现在不改变原有医用射流泵式负压发生器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将进入射流泵的驱动气源压力稳定在设计范围,保证负压发生器达到性能要求。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包括阀体、滑阀、射流泵,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开关形腔以及射流泵腔,所述射流泵腔与开关形腔相通,所述射流泵腔的侧面设负压口;所述射流泵安置在所述射流泵腔内,所述医用负压发生器还包括集成了活塞式减压器滑阀,所述滑阀安置在阀体内的开关形腔中,能够在开关形腔中整体移动控制阀体与射流泵之间气路的通断状态,同时调节进入射流泵的驱动气源出气压力。
3、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的开关形腔包括大腔与滑阀腔,所述滑阀腔包括分进气腔、出气腔、以及封闭腔,所述进气腔与大腔连通,所述出气腔与分进气腔连通,所述封闭腔与出气腔连通,各腔之间设有密封圈槽;所述进气腔侧面设置驱动源口,所述出气腔与射流泵腔连通。
4、进一步地,所述集成了活塞式减压阀的滑阀包括:阀杆、端盖、复位弹簧、阀芯、活塞、弹簧以及拉手,所述阀杆内部中空,并设置有中部隔板,在滑阀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阀芯腔与活塞腔,所述中部隔板中设置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连通阀芯腔与活塞腔;所述阀芯腔上设置有进气通道孔,所述进气通道孔能够与阀体内的开关形腔上的进气腔连通,所述活塞腔上开设有出气通道孔,所述出气通道孔能够随活塞式减压阀在开关形腔中整体移动时,进入阀体内出气腔或进入封闭腔;所述端盖、复位弹簧以及阀芯依次安置在阀芯腔内,所述阀芯能够与中部隔板上中心孔配合;所述活塞、弹簧以及拉手依次安置在活塞腔内,所述活塞基于弹簧的弹力,能够与所述阀芯抵接配合,所述的活塞基于弹簧的弹力与出气腔的压力的差值,调节阀芯与中心孔间的开度大小。
5、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当推入拉手开启负压发生器时,驱动气源通过进气腔、阀芯腔、中心孔、活塞腔、出气腔进入射流泵,驱动射流泵工作;当出气腔的压力过高时,活塞腔气体压克服弹簧力推动活塞沿第一方向移动,使阀芯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减少阀芯与中心也间的开度;当出气腔的压力正常时,弹簧力推动活塞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阀芯沿第二方向移动增加阀芯的开度。
6、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为大小头状,大端带弹簧安装位,外部有多点导向,小端为顶杆。
7、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两端设置凸台,中部设置密封槽。
8、进一步地,所述滑阀能够采用差动活塞的外部联动控制,阀杆采用差动活塞结构,另一端设置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中设置一节流孔,将第二活塞两侧连通,所述第二活塞外侧设置一个联动式外控口:
9、当外控口关闭时,第二活塞左右腔连通,压力相等,但活塞两存在面积差,活塞两侧形成差动,气压推动滑阀向第一方向移动,切断负压发生器驱动气源,关闭负压发生器;
10、当外控口放开时,活塞外侧压力为零,活塞中心的小孔节流后,活塞腔内侧维持原有压力不变,气压推动滑阀向第二方向移动,开启负压发生器驱动气源,开启负压发生器。
11、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采用集成式减压阀结构,能够不增加原有的外部安装尺寸,不增加太多成本,稳定负压发生器的射流泵驱动气体压力,使射流泵驱动气体不受驱动气压的影响,在保证负压吸引所需的性能要求外,最大程度的节省驱动气体,节约能源。
12、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与现有方案在驱动气源入口单独增加减压阀相比,结构更紧凑,更便于安装,且成本更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包括阀体、滑阀、射流泵,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开关形腔以及射流泵腔,所述射流泵腔与开关形腔相通,所述射流泵腔的侧面设负压口;所述射流泵安置在所述射流泵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负压发生器还包括集成在滑阀中的活塞式减压阀,所述的滑阀安置在开关形腔内,所述活塞式减压阀集成在滑阀内,能够与滑阀一同在开关形腔中整体移动,控制射流泵驱动气源的通断状态,同时能够调节进入射流泵的驱动气源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的开关形腔包括大腔与滑阀腔,所述滑阀腔包括进气腔、出气腔、以及封闭腔,所述进气腔与大腔连通,所述出气腔与进气腔连通,所述封闭腔与出气腔连通,各腔之间设有密封圈槽;所述进气腔侧面设置驱动源口,所述出气腔与射流泵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内集成了活塞式减压阀,包括阀杆、端盖、复位弹簧、阀芯、活塞、弹簧以及拉手,所述阀杆内部中空,并设置有中部隔板,在阀杆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阀芯腔与活塞腔,所述中部隔板中设置中心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当推入拉手开启负压发生器时,驱动气源通过进气腔、阀芯腔,阀杆中心孔,活塞腔,出气腔进入射流泵,驱动射流泵工作;当出气腔的压力过高时,活塞腔气压形成的压力克服弹簧力推动活塞沿第一方向移动,使阀芯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减少阀芯的开度;当出气腔的恢复压力正常时,弹簧力推动活塞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阀芯沿第二方向移动增加阀芯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大小头状,大端带弹簧安装位,外部有多点导向,小端为顶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两端设置凸台,中部设置密封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能够采用差动活塞的外部联动控制,阀杆采用差动活塞结构,另一端设置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中设置一节流孔,将第二活塞两侧连通,所述第二活塞外侧设置一个联动式外控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包括阀体、滑阀、射流泵,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开关形腔以及射流泵腔,所述射流泵腔与开关形腔相通,所述射流泵腔的侧面设负压口;所述射流泵安置在所述射流泵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负压发生器还包括集成在滑阀中的活塞式减压阀,所述的滑阀安置在开关形腔内,所述活塞式减压阀集成在滑阀内,能够与滑阀一同在开关形腔中整体移动,控制射流泵驱动气源的通断状态,同时能够调节进入射流泵的驱动气源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的开关形腔包括大腔与滑阀腔,所述滑阀腔包括进气腔、出气腔、以及封闭腔,所述进气腔与大腔连通,所述出气腔与进气腔连通,所述封闭腔与出气腔连通,各腔之间设有密封圈槽;所述进气腔侧面设置驱动源口,所述出气腔与射流泵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压力调节装置的医用负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内集成了活塞式减压阀,包括阀杆、端盖、复位弹簧、阀芯、活塞、弹簧以及拉手,所述阀杆内部中空,并设置有中部隔板,在阀杆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阀芯腔与活塞腔,所述中部隔板中设置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连通阀芯腔与活塞腔;所述阀芯腔上设置有进气通道孔,所述进气通道孔能够与阀体内的开关形腔上的进气腔连通,所述活塞腔上开设有出气通道孔,所述出气通道孔能够随滑阀在开关形腔中整体移动时,进入阀体内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勇,缪立峰,李玉凤,
申请(专利权)人: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