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025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4
本技术公开了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涉及电气元器件技术领域,正电极筒、负电极筒的相邻端面均为敞口结构,正电极筒通过敞口结构插设于负电极筒的内部,插入后,重叠部分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正电极筒插设于负电极筒内部的深度能够调节,随着插入深度的逐渐增大,两个极板的面积也随之增大;环绕筒状体共设置有若干层,每一层均一体连接在正电极筒、负电极筒的封闭弧形端面;聚酰亚胺薄膜层粘附于正电极筒、负电极筒以及环绕筒状体每一层的外表面。该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集合空气可调电容和真空可调电容的优点于一身,结构紧凑,耐压高,电容值大,制作成本和空气可调电容相当,应用场景广泛,市场竞争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元器件,具体为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


技术介绍

1、大功率可调电容器主要应用于射频和微波传输匹配回路上,主要有空气可调电容和真空可调电容两种,当射频传输功率比较低,可调电容的容值不大的情况下一般用空气可调电容,当射频传输功率提高后,空气电容容易打火击穿,需要更换成真空可调电容。真空可调电容相对于空气可调电容,耐压高,体积紧凑,电容值高,但是成本增加数倍,对于很多需要考虑成本的应用场景,真空电容的价格难以承受,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包括:

3、正电极筒、负电极筒,所述正电极筒、负电极筒的相邻端面均为敞口结构,所述正电极筒通过敞口结构插设于负电极筒的内部,插入后,重叠部分为所述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所述正电极筒插设于负电极筒内部的深度能够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筒(1)、负电极筒(2)相背离的一端为封口结构,二者的封口结构,在外部中心分别一体连接正电极接入点(3)、负电极接入点(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筒状体(5)的相邻层的间距相同,且每层的环绕筒状体(5)均与正电极筒(1)、负电极筒(2)同圆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筒(1)插设于负电极筒(2)内部后,所述正...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筒(1)、负电极筒(2)相背离的一端为封口结构,二者的封口结构,在外部中心分别一体连接正电极接入点(3)、负电极接入点(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介质多层桶型可调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筒状体(5)的相邻层的间距相同,且每层的环绕筒状体(5)均与正电极筒(1)、负电极筒(2)同圆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霞李建平赵耀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润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