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4990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茶的活性成分提取和功效研究技术领域。所述黑茶多糖的可重复一级结构单元含有→4)‑α‑D‑GalpA‑6‑O‑Me‑(1→、α‑L‑Araf‑(1→、→3,4)‑β‑D‑Galp‑(1→、3‑O‑Me‑β‑D‑Galp‑(1→、→4,6)‑α‑D‑Galp‑(1→、→5)‑α‑L‑Araf‑(1→、→3,6)‑β‑D‑Galp‑(1→、→2,4)‑α‑L‑Rhap‑(1→八种糖残基,所述糖残基的连接方式如式1所示。该黑茶多糖具有优异的益生元活性和降糖减脂功效。该制备方法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单,获得的多糖纯度高、结构稳定,适合工业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的活性成分提取和功效研究,尤其涉及一种黑茶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茶通常指以茶树(山茶科属常绿灌木,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的芽和叶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品,因其特有的活性功能成分和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低热值、无酒精的饮料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茶多糖是茶叶发挥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和保肝等多种生物活性的主要功能成分,尤其是茶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降血糖、控制肥胖等代谢综合征方面的研究颇受关注,显示出茶多糖作为益生元在肠道菌群调节剂和降糖减脂新药开发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黑茶是中国的一类特有茶,因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微生物发酵的特殊性,导致其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上与其他茶类有所区别。目前尚未对冠突散囊菌纯菌发酵的黑茶多糖进行研究,其中多糖的主要活性组分及功效亟待明确。

2、多糖的化学结构是决定其发挥生物活性的基础。目前涉及的黑茶多糖几乎都是从传统黑茶中提取的粗多糖,迄今仍不清楚冠突散囊菌发酵黑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药理作用,更缺乏适合的提取纯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茶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茶多糖的可重复一级结构单元含有→4)-α-D-GalpA-6-O-Me-(1→、α-L-Araf-(1→、→3,4)-β-D-Galp-(1→、3-O-Me-β-D-Galp-(1→、→4,6)-α-D-Galp-(1→、→5)-α-L-Araf-(1→、→3,6)-β-D-Galp-(1→、→2,4)-α-L-Rhap-(1→八种糖残基,所述糖残基的连接方式如式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茶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茶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04Da,所述黑茶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所述鼠李糖、阿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茶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茶多糖的可重复一级结构单元含有→4)-α-d-galpa-6-o-me-(1→、α-l-araf-(1→、→3,4)-β-d-galp-(1→、3-o-me-β-d-galp-(1→、→4,6)-α-d-galp-(1→、→5)-α-l-araf-(1→、→3,6)-β-d-galp-(1→、→2,4)-α-l-rhap-(1→八种糖残基,所述糖残基的连接方式如式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茶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茶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04da,所述黑茶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所述鼠李糖、阿拉伯糖葡、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摩尔比为12.35:23.23:21.25:31.90。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黑茶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黑茶来源于冠突散囊菌发酵的黑茶;所述黑茶与无水乙醇的料液比为1g:15~25ml;所述混合的方式为20~30℃、100~140rpm/min转速下搅拌处理10~14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黑茶醇沉物与水的料液比为10g:90~110ml;所述蛋白酶包括木瓜蛋白酶,所述酶解的温度为35~40℃,所述酶解的时间为6~8h;所述sevag试剂由氯仿与正丁醇按体积比为4:1制备得到,采用sevag试剂脱蛋白的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燕高学玲李大祥谢忠稳葛慧芳王健马妍许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