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洞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钢模台车支撑梁装置及钢模台车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现有的隧洞(隧洞的底部一般呈在两种形态,弧形底部和平面底部)衬砌浇筑施工,多采用混凝土钢模台车施工,具体施工过程为,在隧洞内通过人工操控钢模台车进行步进、定位、支撑模板,最后进行浇筑,整个工序基本都在重复进行。但是现有的钢模台车系统的底部设置不合理,难以适用隧洞两种形态的底部,并且,现有的钢模台车系统的支撑梁装置只能随钢模台车沿隧洞移动,不能横向移动,如从隧洞的一种形态底部转换至另一种形态底部,不能很好的与隧洞底部适配,造成顶部的钢模台车不能很好的行走,必然会对钢模台车安全性带来很大隐患,而且,使钢模台车行走速度缓慢,影响隧洞施工的整体进度。
2、同时,钢模台车需要长距离步进,对于多断面衬砌类型的隧洞,现有的钢模台车为保证台车自行走过程使台车各个支撑点受力均匀,通常采用更换不同洞径类型的支撑梁装置,该方法人工、资金成本极高,占用施工工期较多,严重影响施工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模台车支撑梁装置,包括针梁(1)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底座(3)、移动座(4)和升降架(5),所述移动座(4)设于底座(3)上并能沿底座(3)横向移动,所述升降架(5)设于移动座(4)上,所述针梁(1)设于各升降架(5)上,所述底座(3)的底面设为与隧洞平面底部相适配的底平面(31),所述底座(3)于底平面(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隧洞弧形底部相适配的弧面(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台车支撑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顶部设有横向导轨(9),所述移动座(4)设于横向导轨(9)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模台车支撑梁装置,包括针梁(1)以及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底座(3)、移动座(4)和升降架(5),所述移动座(4)设于底座(3)上并能沿底座(3)横向移动,所述升降架(5)设于移动座(4)上,所述针梁(1)设于各升降架(5)上,所述底座(3)的底面设为与隧洞平面底部相适配的底平面(31),所述底座(3)于底平面(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隧洞弧形底部相适配的弧面(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台车支撑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顶部设有横向导轨(9),所述移动座(4)设于横向导轨(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台车支撑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4)底部设有移动轮(41),所述移动轮(41)设于横向导轨(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台车支撑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4)与底座(3)之间设有伸缩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要刚,许建述,王庆勇,张永红,吕令澳,黄行昆,周长华,刘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