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945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涉及一种雷达定位追踪技术,具体包括步骤1:雷达天线发射脉冲信号后,在接收端完成下变频接收,得到中频信号;步骤2:基于自适应正交匹配算法对含有噪声的中频信号进行处理,将中频信号从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频域信号,计算出空间内物体的位置和相对天线角度,实现超分辨;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传统正交匹配算法对稀疏度依赖度高导致的迭代终止条件优化问题,基于传统匹配算法设计一种自适应正交匹配算法,从而克服正交匹配算法对稀疏度依赖度高的问题,以保证迭代的最优性,实现较优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信号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雷达定位追踪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技术介绍

1、在快速探寻被标记物体、智能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领域,移动场景定位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日常生活作业或工厂生产过程中,对目标准确定位,可以完成自动捕获、投料等一系列操作。在交通运输中,对目标精准定位,能够提供实时的周边环境信息。

2、调频连续波雷达通过发射线性增长频率的信号、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波,实现物体定位。现有的定位技术难以满足多目标移动场景下的需求,需要提升定位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多目标移动场景下的定位问题复杂,需要进行超分辨率定位。有多物体信号叠加时,极大化物体定位精度,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3、目前的分辨技术,通过将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通过对中频信号进行加窗滤波处理,再将雷达中频信号数据快速傅里叶变换,分解出具有不同分离峰值的频谱,实现测角和测距,从而实现超分辨。在平滑数据的基础上,该方法能够得到超分辨定位结果。

4、加入噪声数据后,数据扰动较大,局部峰值较多,信号的时延和角度不是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发射信号STX(t)在天线发射之后会触碰到空间物体发生发射,从而得到回波信号SRX(t),将二者进行混频和滤波后得到中频信号,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含有噪声的中频信号进行处理时,首先需要挑选测试样本x和构建训练字典A,通过不同雷达信号强度用公式挑选测试样本x,其中m表示采样点个数,N表示雷达个数,Z_nosiyN表示第N个雷达的带噪声的中频信号,i表示从1到m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发射信号stx(t)在天线发射之后会触碰到空间物体发生发射,从而得到回波信号srx(t),将二者进行混频和滤波后得到中频信号,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含有噪声的中频信号进行处理时,首先需要挑选测试样本x和构建训练字典a,通过不同雷达信号强度用公式挑选测试样本x,其中m表示采样点个数,n表示雷达个数,z_nosiyn表示第n个雷达的带噪声的中频信号,i表示从1到m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约束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其特征在于:用公式构建训练字典其中num表示0到255的整数,表达式为num=[0,1,2,...,255];sin表示正弦三角函数,c表示光速,f0表示雷达频率;d表示雷达之间的距离,公式:d=l/(n-1),l表示雷达孔径;ang为表偏角,公式:ang=linspace(anglemin,anglemax),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春旺裘剑窦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国睿防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