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送用S管、S管混凝土分配阀以及混凝土拖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870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4
本技术公开了混凝土泵送用S管、S管混凝土分配阀以及混凝土拖泵,其中的混凝土泵送用S管,包括S管本体,S管本体为一个管体形状为“S”形的异形管体,S管本体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耐磨板,耐磨板沿所述S管本体轴向方向凸起的端面超出与其相邻的S管本体一端的端面;在该S管本体投入使用时,在阀板底部被摩擦之前,首先被摩擦损耗的是耐磨板,耐磨板被磨损至与阀板齐平时,此时阀板才会出现被磨损的现象,因此延长了阀板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阀板的更换不易,在耐磨板被磨损至一定程度时,可以将该耐磨板剩余的部分拆下,然后焊接上新的耐磨板,这样就不需要更换阀板以及整个S管,大大的降低了设备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泵送,具体混凝土泵送用s管,同时还提供了s管混凝土分配阀以及混凝土拖泵。


技术介绍

1、目前,混凝土施工工程采用混凝土泵输送管道泵送施工技术,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施工。因此混凝土泵在高层建筑、桥梁、码头等各种建设施工中已作为关键设备被广泛应用。s管混凝土分配阀是混凝土泵送系统的关健部件,由于阀板和阀环是浸没在搅拌的混凝土中,其配合面不断相对运动切换磨擦,承受的是强烈的磨擦磨损工况,混凝土骨料、沙浆循环往复磨损运动表面,加之工作过程要求切换迅速有力,因此,冲击也很大;特别是在高层或远距离泵送过程中,配合面上的混凝土压力更大,配合面磨损更快。

2、在现有技术泵送设备中,由于阀环与是设置在s管一端的端面上,阀环能够相对于阀板偏转,因此,理论上阀环上的磨损应该比较均匀。然而,本申请的申请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阀环底部与料斗中的混凝土发生剧烈碾压摩擦,导致底部上的堆焊层快速磨损失效;相反,阀环上部由于承受的压力非常小,并且在切换过程运动距离较小,当阀环底部的堆焊层失效时,阀环上部的堆焊层其实只发生了轻微磨损。

r/>

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泵送用S管,包括S管本体,所述S管本体为一个管体形状为“S”形的异形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S管本体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耐磨板,所述耐磨板沿所述S管本体轴向方向凸起的端面超出与其相邻的S管本体一端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用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的整体形状呈弧形的块状体,且其内壁与所述S管本体的外侧壁之间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用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的长度小于所述S管本体外圆周长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用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上设置有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超出与其相邻的...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泵送用s管,包括s管本体,所述s管本体为一个管体形状为“s”形的异形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s管本体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耐磨板,所述耐磨板沿所述s管本体轴向方向凸起的端面超出与其相邻的s管本体一端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用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的整体形状呈弧形的块状体,且其内壁与所述s管本体的外侧壁之间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用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的长度小于所述s管本体外圆周长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用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上设置有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超出与其相邻的s管本体一端的端面,且二者之间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泵送用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的工作面上嵌置有硬质合金耐磨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盈科砼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