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748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包括内圈加工组件,包括第一加工架,第一加工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和能升降的第一加工块,第一连接轴上连接有第一主动挤压滚轮,第一主动挤压滚轮外周排布有若干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工环槽,第一加工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被动挤压滚轮;外圈加工组件,包括第二加工架,第二加工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和能升降的第二加工块,第二连接轴上连接有第二主动挤压滚轮,第二加工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被动挤压滚轮,第二被动挤压滚轮上开有若干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加工环槽;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轴承各个部件时操作简单,加工出来的轴承各个部件关键表面的硬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加工,特别是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1、轴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的通用件,轴承主要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若干滚柱,保持架安装在内圈外侧,保持架内侧排布有若干用于连接滚柱的缺口,若干滚柱放入内圈外侧的外中间环槽内,保持架卡在外圈内侧的环槽内。现有技术中,先使用锻造的方式加工出外圈和内圈的外形,其结构复杂,再进行磨削,提高外圈内表面和内圈外表面精度,最后再依次进行热处理和液抛处理,以提高内圈和外圈的抗腐蚀性能,其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轴承加工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本专利技术了通过内圈加工组件和外圈加工组件的设置,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架(50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驱动器(505),所述第一挤压驱动器(505)上连接有能在高度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第一升降杆(504),所述第一加工块(511)固定连接在第一升降杆(504)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架(50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工电机(501),所述第一加工电机(501)和第一连接轴(508)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架(50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驱动器(505),所述第一挤压驱动器(505)上连接有能在高度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第一升降杆(504),所述第一加工块(511)固定连接在第一升降杆(504)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架(50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工电机(501),所述第一加工电机(501)和第一连接轴(508)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架(506)的左右两端开有第一滑槽(506a),所述第一加工块(511)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升降杆(504)底部的第一水平部(511b),所述第一水平部(511b)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刚好沿着第一滑槽(506a)滑动的第一滑动支撑部(511a),所述第一滑动支撑部(511a)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802),所述第一被动挤压滚轮(803)连接在第一转轴(802)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工架(60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挤压驱动器(606),所述第二挤压驱动器(606)上连接有能在高度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的第二升降杆(604),所述第二加工块(611)固定连接在第二升降杆(604)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工架(60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工电机(601),所述第二加工电机(601)和第二连接轴(608)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不锈钢轴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工架(605)的左右两端开有第二滑槽(605a),所述第二加工块(611)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升降杆(604)底部的第二水平部(611b),所述第二水平部(611b)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有刚好沿着第二滑槽(605a)滑动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康生束体龙刘恩来周小祥吕健成潘继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