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7218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旨在解决短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污水净化路线的稳定性较差的不足。该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培养容器,所述第一培养容器接入待处理的污水;第二培养容器,第二培养容器中接种有厌氧氨氧化菌;所述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与污水净化装置并行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好氧区和厌氧区,第一培养容器与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二培养容器与厌氧区之间设有第二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上设有通断阀。侧载于污水净化装置一侧的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作为备份和菌种的在线培养装置,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1、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不能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中。直接排放会导致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绿潮等现象,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

2、对于氮元素,特别是氨氮,较高效率和较低成本的处理方式是生物处理,将氮元素处理为无害的氮气,排放至空气中。

3、其中,氨氮至氮气的反应路线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将氨氮转为亚硝酸氮,再转为硝酸氮,再反过来进行反硝化,直至转为氮气。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耗氧量、有机碳的消耗量高。

4、相比之下,另一种短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方式能够减少耗氧量和有机碳的用量。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够稳定,需要将氨氮持续的转为亚硝氮并阻止亚硝氮继续转为硝氮。

5、本申请为了提高短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污水净化路线的稳定性,提出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并行设置在现有的除氮设施一侧,直接利用驯化微生物,并在除氮装置污泥失效后及时补充进新的菌团,保证菌团的活性和数量,从而减少栽种和搬运菌种的操作,以此方式来提高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培养容器和第二培养容器中设有搅拌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培养容器中的搅拌器还集成有间歇曝氧结构,所述间歇曝氧结构周期性提供氧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是,间歇曝氧结构设置在搅拌器上,搅拌器包括搅拌轮,搅拌轮上设有搅拌辐板,搅拌轮的轮心键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同轴连接有曝气管,搅拌轮的表面设有曝气缺口,所述曝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培养容器和第二培养容器中设有搅拌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培养容器中的搅拌器还集成有间歇曝氧结构,所述间歇曝氧结构周期性提供氧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是,间歇曝氧结构设置在搅拌器上,搅拌器包括搅拌轮,搅拌轮上设有搅拌辐板,搅拌轮的轮心键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同轴连接有曝气管,搅拌轮的表面设有曝气缺口,所述曝气管靠近端部侧面位置设有曝气出口,曝气管相对第一培养容器固定,当曝气缺口转动到与曝气出口对接时,曝气管向第一培养容器曝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脱氮处理侧载微生物菌剂制备装置,其特征是,驱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张丽媛刘晨皓王刚王则寒王雷刘李红张志良胡天意周康凤
申请(专利权)人:水艺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