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加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加热设备和电动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414720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5
本申请公开了薄膜加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加热设备和电动车辆,其中,所述薄膜加热元件包括电阻层(10),所述电阻层(10)包括用于形成电阻图案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偏转部分(11)和与所述偏转部分(11)电连续地邻接且彼此平行的直型部分(12),所述偏转部分(11)的截面电阻小于所述直型部分(12)的截面电阻。通过降低偏转部分处的截面电阻,可以改善偏转部分处的局部热量聚集,并对电流集中起到改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加热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薄膜加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加热设备和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薄膜加热元件多采用镍铬合金等材料,利用热喷涂工艺来制备加热层,其稳定性比较好,且材料特性存在不会因工作温度的变化而导致镍铬合金阻值变化,因此可以在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恒定阻值。

2、为了保证薄膜加热元件具有较大的发热面积,提升加热效率,需要尽可能的占据发热区域。在设计时,薄膜加热元件的电阻层(即发热层)多采用回旋方式排布,该方式不可避免存在偏转部分11(即电阻层的图案中的弯转区域,其中,偏转部分11两侧为直型部分12,二者的分界线为偏转的弧形起始位置,即图2中的b-b面所示位置)。电流在电阻层中流动时由于电流会寻求最低电阻的路径(或者最短路径)流动。具体的,偏转部分11的电流密度从偏转中心逐渐向外逐渐减小,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将偏转部分11从偏转中心逐渐向外划分为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和第三区域113,其中,电流密度从第一区域111向第三区域113逐渐减小,即,第一区域111的电流密度为100%,第二区域112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加热元件包括电阻层(10),所述电阻层(10)包括用于形成电阻图案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偏转部分(11)和与所述偏转部分(11)电连续地邻接且彼此平行的直型部分(12),所述偏转部分(11)的截面电阻小于所述直型部分(12)的截面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型部分(12)之间的距离为1.5mm-3mm,所述偏转部分(11)的宽度大于所述直型部分(12)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加热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阻层(10)下侧的绝缘层(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加热元件包括电阻层(10),所述电阻层(10)包括用于形成电阻图案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偏转部分(11)和与所述偏转部分(11)电连续地邻接且彼此平行的直型部分(12),所述偏转部分(11)的截面电阻小于所述直型部分(12)的截面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型部分(12)之间的距离为1.5mm-3mm,所述偏转部分(11)的宽度大于所述直型部分(12)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加热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阻层(10)下侧的绝缘层(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层(10)包括设置于所述偏转部分(11)上方的搭接电桥(13),所述搭接电桥(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偏转部分(11)的邻接直型部分(12),所述搭接电桥(13)的材料的电导率大于所述主体部的材料的电导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电桥(13)靠近所述偏转部分(11)的偏转中心设置,使得所述偏转部分(11)的内侧边缘位于所述搭接电桥(13)的两侧边缘之间,所述搭接电桥(13)的外侧边缘距离所述偏转部分(11)的外侧边缘的距离为1mm-2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电桥(13)的横截面具有台阶,以使所述搭接电桥(13)的底部通过所述台阶分别接合所述主体部和绝缘层(2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层(10)上方设置有覆盖层(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30)与所述绝缘层(20)的材质相同且能够通过热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周建党陈泽东许健王慧芳罗京帅任颖睦魏先玉常涛蒋奕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