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场快速修复用小容量电刷镀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667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2
一种外场快速修复用小容量电刷镀笔,将电刷镀笔和镀液笔进行结合,在外场修复使用时可方便携带,减少了刷镀过程的总工时,也防止了镀液的外溢,进而减少浪费。一种外场快速修复用小容量电刷镀笔包括笔帽、棉布、电刷镀镀笔头、护手圆环、壳体、按压开关、出液管、储液筒、顶盖、按压开关安装孔、接电螺栓、细绳、指针以及导电杆组成,电刷镀笔笔头由棉布包裹,护手圆环安装在电刷镀镀笔头尾部,出液管与储液筒相连,储液筒与镀笔外壁和和导电杆相贴,并且能从镀笔中抽出以便补充镀液,外壁设有按压开关,按压开关安装在按压开关安装孔内,按压开关可控制镀液由出液管流出。导电杆顶部连接接电螺栓。镀笔整体顶部设有顶盖,且顶盖可以拆卸。细绳一端连接在顶盖上,另一端固定在指针上,连接二者。细绳的长度与储液筒高度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外场快速修复,且结构简单、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场快速修复用小容量电刷镀笔


技术介绍

1、电刷镀又称金属笔镀或快速电镀。借助电化学方法,以浸满镀液的镀笔为阳极,使金属离子在负极(工件)表面上放电结晶,形成金属覆盖层的工艺过程。镀笔为不溶性阳极,镀液采用有机络合物的金属盐水溶液,刷镀时镀笔与工件表面接触并不断地移动[1]。

2、目前,电刷镀技术是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电刷镀具有沉积速度快、镀层种类多、工艺简单、镀层性能优良等特点,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显示出超越其它金属涂覆技术的许多优势[2]。传统采用电刷镀技术修复,需要用镀笔浸入镀液后再对破损表面进行修复,这种方法会造成镀液的浪费,因此设计出一种应用于外场维修的便携式电刷镀笔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镀笔主要由阳极、绝缘手柄和散热装置组成。

3、根据用途不同,电刷镀过程中使用的溶液包括表面预处理液、电刷镀液、钝化液、退镀液等,且不同镀液呈现不同颜色[3]。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镀铬液为六价铬溶液,反应过程存在六价铬酸液挥发,六价铬剧毒致癌,易造成操作工人身体不适。本专利结合外场修复亟需的小型电刷镀笔,在结构和功能上实现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场快速修复用电刷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镀笔由笔帽(1)、棉布(2)、电刷镀镀笔头(3)、护手圆环(4)、壳体(5)、按压开关(6)、出液管(7)、储液筒(8)、顶盖(9)、按压开关安装孔(10)、接电螺栓(11)、细绳(12)、指针(13)以及导电杆(14)组成,电刷镀笔笔头(3)由棉布(2)包裹,护手圆环(4)安装在电刷镀镀笔头(3)尾部,出液管(7)与储液筒(8)相连,储液筒(8)与镀笔外壁和和导电杆(14)相贴,并且能从镀笔中抽出以便补充镀液,外壁设有按压开关(6),按压开关(6)安装在按压开关安装孔(10)内,按压开关(6)可控制镀液由出液管(7)流出。导电杆(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场快速修复用电刷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镀笔由笔帽(1)、棉布(2)、电刷镀镀笔头(3)、护手圆环(4)、壳体(5)、按压开关(6)、出液管(7)、储液筒(8)、顶盖(9)、按压开关安装孔(10)、接电螺栓(11)、细绳(12)、指针(13)以及导电杆(14)组成,电刷镀笔笔头(3)由棉布(2)包裹,护手圆环(4)安装在电刷镀镀笔头(3)尾部,出液管(7)与储液筒(8)相连,储液筒(8)与镀笔外壁和和导电杆(14)相贴,并且能从镀笔中抽出以便补充镀液,外壁设有按压开关(6),按压开关(6)安装在按压开关安装孔(10)内,按压开关(6)可控制镀液由出液管(7)流出。导电杆(14)顶部连接接电螺栓(11)。镀笔整体顶部设有顶盖(9),且顶盖可以拆卸。细绳(12)一端连接在顶盖(9)上,另一端固定在指针(13)上,连接二者。细绳(12)的长度与储液筒(8)高度相同。

2.本发明所述的外场快速修复用小容量电刷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7)为φ3.6mm,长15mm的聚四氟乙烯管,在电刷镀镀笔头(3)上方对应的出液管(7)下端设有出液孔,方便出液;在出液管(7)下方和电刷镀镀笔头(3)上方空白处设有镀液容置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建涛王宁王瑜胡娜朱永强卞贵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