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具体为节能型交直流双充电枪一体化充电桩。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公共充电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电动车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动力电池组生产、电动车辆生产、配套充电系统建设、整车及配件维护等方面。其中,配套充电系统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支撑体系,类似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加油站一样,是电动车辆推广的先决条件。
2、目前,常用的充电桩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其中,交流充电桩输入电压为220v,充电功率一般为7kw,满电状态需要8~15小时,主要用于小区私人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制造安装成本仅800~1200元/桩(不含线路改造、扩容),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挂壁于墙面,便携式可直接随车携带。直流充电桩输入电压为380v,功率通常在60kw以上,满电状态仅需要20~150分钟。直流充电桩适合对充电时间要求较高的场景,如出租车、公交车、物流车等运营车充电站,以及乘用车公共充电桩。
3、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要不是交流充电桩、要么是直流充电桩,而交、直流充电桩又各有优缺点,对于用户来说,只能综合
...【技术保护点】
1.节能型交直流双充电枪一体化充电桩,包括机柜(1)、电缆(3)、充电枪(4)以及设于所述机柜(1)内腔的控制系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交直流双充电枪一体化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底端固定于所述柜体(5.1)内腔底面前端的支座(6.1)、前端转动套装于所述支座(6.1)顶端的旋转板(6.2)、固定于所述旋转板(6.2)顶面后端的底耳座(6.3)、底端铰接于所述底耳座(6.3)的筒形框(6.4)、转动套装于所述筒形框(6.4)顶端的套环(6.6)、沿径向固定于所述套环外周壁的支板(6.7)、固定于所述支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型交直流双充电枪一体化充电桩,包括机柜(1)、电缆(3)、充电枪(4)以及设于所述机柜(1)内腔的控制系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交直流双充电枪一体化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底端固定于所述柜体(5.1)内腔底面前端的支座(6.1)、前端转动套装于所述支座(6.1)顶端的旋转板(6.2)、固定于所述旋转板(6.2)顶面后端的底耳座(6.3)、底端铰接于所述底耳座(6.3)的筒形框(6.4)、转动套装于所述筒形框(6.4)顶端的套环(6.6)、沿径向固定于所述套环外周壁的支板(6.7)、固定于所述支板(6.7)顶面靠近所述套环(6.6)一端的顶耳座(6.8)、一端铰接于所述顶耳座(6.8)的摆动板(6.9)、固定于所述旋转板(6.2)顶面的卡箍一(6.5)以及固定于所述摆动板(6.9)远离于所述顶耳座(6.8)一端顶面的卡箍二(6.10),所述电缆(3)依次穿过所述卡箍一(6.5)、筒形框(6.4)和卡箍二(6.10)内腔,所述u型槽(7.4)向后运动时与所述筒形框(6.4)卡接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交直流双充电枪一体化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座(7)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收纳侧柜(5)内腔侧壁上的基座(7.1)、插座(7.2)以及前端转动套装于所述插座(7.2)后端且后端与所述u型槽(7.4)前端固定连接的柱体(7.3),所述基座(7.1)前壁中心设有方槽(7.1.1),所述方槽(7.1.1)后壁中部设有柱形腔一(7.1.2),所述柱形腔一(7.1.2)后端对接有柱形腔二(7.1.5),所述柱体(7.3)滑动套装于所述柱形腔二(7.1.5)后壁的中心,所述柱体(7.3)位于所述柱形腔二(7.1.5)内腔的部位套装有弹簧一(7.5),所述柱形腔一(7.1.2)内周壁一侧沿轴向设有轴向槽(7.1.3),所述插座(7.2)外周壁设有与所述轴向槽(7.1.3)滑动卡接匹配的凸块(7.2.2),所述柱形腔一(7.1.2)后端外围设有与所述凸块(7.2.2)转动卡接匹配的弧形槽(7.1.4),所述插座(7.2)前壁设有与所述充电枪(4)后端插接匹配的插槽(7.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交直流双充电枪一体化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5.1)外侧壁的定底端分别设有导向槽(5.1.1),所述弧形门板(5.2)内侧壁的顶底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导向槽(5.1.1)滑动卡接匹配的卡条(5.2.1),所述弧形门板(5.2)顶端中部设有与所述连接件(12)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折板(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交直流双充电枪一体化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盖组件(8)包括盘体(8.1)、外缘固定于所述盘体(8.1)内周壁底端的底板(8.2)、外缘固定于所述盘体(8.1)内周壁中部的顶板(8.5)、固定于所述底板(8.2)顶面外缘的外环体(8.3)以及固定于所述底板(8.2)顶面且同心位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裕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