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503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声单体,包括第一发声单元、第二发声单元、磁路系统及支撑件,第一发声单元包括环形的第一振膜及第一音圈,第二发声单元包括第二振膜及第二音圈,第二振膜位于第一振膜的内周缘处;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路与位于中心磁路外周的边磁路,支撑件设于中心磁路与第二振膜相对的一侧,第一振膜的内周沿位于支撑件背离第二振膜的一侧且与中心磁路和/或支撑件连接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振膜的外周沿固定于支撑件背离中心磁路的一侧形成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重合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声单体有效提高高频性能,拓宽发声频带,且发声单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进而具有更高的防水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1、微型扬声器由于其尺寸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便携、通讯、智能设备中,而用户对高音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对于一些便携式智能化设备,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声音的有与没有,而是更多的追求好的音质。

2、一个完整的微型发声模组由微型发声单体、前、后音腔等组成;微型扬声器工作时,前音腔低通滤波,当驱动信号频率大于前腔共振频率(fh)之后,扬声器响度大幅下降。目前智能移动终端中微型发声模组的前腔谐振点大多小于6000hz,导致微型扬声器有效频带变窄,音色比较单调,音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单体,保证中低音性能不降低的同时,有效提升高频性能,拓宽发声频带,且发声单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具有更高的防水等级。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发声单体包括第一发声单元、第二发声单元、磁路系统及支撑件,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包括环形的第一振膜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发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声单元、第二发声单元、磁路系统及支撑件,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包括环形的第一振膜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包括第二振膜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位于所述第一振膜的内周缘处,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均沿第一方向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环,所述第一振膜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中心磁路和/或所述固定环背离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路包括沿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声单元、第二发声单元、磁路系统及支撑件,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包括环形的第一振膜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包括第二振膜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位于所述第一振膜的内周缘处,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均沿第一方向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环,所述第一振膜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中心磁路和/或所述固定环背离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所述第二振膜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路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叠设的第一磁体、第二导磁板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路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叠设的第一导磁板、第一磁体、第二导磁板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第一导磁板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路包括磁铁和设于所述磁铁与所述第二振膜相对的一侧的第一导磁板,所述第一导磁板形成为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导磁板的边沿朝向所述第二振膜方向凸起构成凸起环,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凸起环。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波蔡晓东刘松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