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正极、负极、夹设于上述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在非水系溶剂中溶解了溶质的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特别涉及为了能够获得高电池容 量而在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使用了粒子状的硅和/或硅合金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 特征在于,防止因高温环境下的充放电而使容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 可以获得优异的充放电循环使用特性。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携带电子机器或电力储存用途等的电源,利用如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即,使用非水电解液,使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从而进行充放电。 此外,此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作为其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广泛地利用石墨材料。这里,在采用石墨材料的情况下,由于放电电位平坦,并且锂离子在石墨晶体层间吸留,释放而充放电,因此有可以抑制针状的金属锂的产生、由充放电造成的体积变化也很少的优点。 另一方面,近年来,携带电话、笔记本个人电脑、PDA等便携机器的小型化 轻质化 正在积极的推进之中,另外,伴随着多功能化耗电也在增加,因而对于作为它们的电源使用 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轻质化及高容量化的要求也在提高。 但是,在负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正极、负极、介于所述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和使溶质溶解于非水系溶剂中而得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负极中含有包含粒子状的硅和/或硅合金的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并且在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中含有下述的通式(1)所示的氟化环状碳酸酯,在将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下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Li吸留量设为A,将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理论最大Li吸留量设为B的情况下,由(A/B)×100表示的负极利用率(%)为45%以下,[化1]***(1)式中,R1~R4是选自氢基、氟基和烷基中的基团,氟基和烷基至少分别含有1个。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9-30 2008-252261;JP 2009-8-6 2009-182966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正极、负极、介于所述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和使溶质溶解于非水系溶剂中而得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负极中含有包含粒子状的硅和/或硅合金的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并且在所述的非水电解液中含有下述的通式(1)所示的氟化环状碳酸酯,在将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下的负极的每单位面积的L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英和,福井厚史,砂野泰三,神野丸男,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