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4432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6
本技术公开了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主体杆,所述主体杆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握把机构,所述调节杆位于调节槽内部,所述调节筒位于内部槽内部,所述卡齿卡接在对应齿槽内部,本技术涉及童车技术领域;该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通过将调节杆向上或向下移动,并且可以将调节杆绕着调节筒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调节杆以及上方握把机构的上下调节以及前后角度调节,调节位置后,通过将卡齿向外移动重新卡接在齿槽内部完成调节后的固定,可以上下高度调节,以及前后角度调节的握把机构使得童车在使用时,适用性更强,能使用更多不同体形的儿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童车,具体是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1、童车如儿童自行车、滑板车等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对于儿童锻炼、娱乐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专利公开号“cn217435958u”公开的“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端开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下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管,所述升降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握把,所述升降管上壁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管外表面前部和外表面后部均开有若干个螺纹槽,所述升降管外表面右部开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与升降管内部相通,所述固定管外表面前上部和外表面后上部均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升降管外表面左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的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便于进行升降调节,操作过程简便,便于使用,稳定性提高,安全性提高。

3、针对上述相关问题,其在进行调节时,只能进行上下方位的高度调节,通过握把高度调节可以使其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儿童,但是在儿童使用童车,单纯的上下高度调节可以并不一定能适用于所有儿童,导致并不能保证所有儿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主体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杆(1)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2),所述调节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2)的顶部设置有握把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槽(21)以及调节杆(22),所述调节槽(2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调节筒(25),所述调节筒(25)的侧壁内部插接有卡齿(26),所述调节杆(22)的内部开设有内部槽(23),所述内部槽(23)的两侧壁内部均开设有齿槽(24),所述调节杆(22)位于调节槽(21)内部,所述调节筒(25)位于内部槽(23)内部,所述卡齿(26)卡接在对应齿槽(24)内部。</p>

2.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主体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杆(1)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2),所述调节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2)的顶部设置有握把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槽(21)以及调节杆(22),所述调节槽(2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调节筒(25),所述调节筒(25)的侧壁内部插接有卡齿(26),所述调节杆(22)的内部开设有内部槽(23),所述内部槽(23)的两侧壁内部均开设有齿槽(24),所述调节杆(22)位于调节槽(21)内部,所述调节筒(25)位于内部槽(23)内部,所述卡齿(26)卡接在对应齿槽(2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2)的底部为圆弧形,所述调节杆(22)的底部与调节槽(21)的内底部接触,所述调节杆(22)的左右两侧与调节槽(21)的左右内壁相互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握把升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第一螺杆(33),所述第一螺杆(33)转动连接在调节筒(25)的内部,所述第一螺杆(33)的外侧螺接有滑块(34),所述滑块(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同伟李素省
申请(专利权)人:平乡县美能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