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88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包括水箱主体以及设于水箱主体外侧的回流组件;所述水箱主体的内腔分隔有配水区、相通于配水区的絮凝反应区以及相连于絮凝反应区的出水区,所述絮凝反应区的内壁设有极板插槽组,所述极板插槽组内插设有极板组件。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氢气收集盖板罩设于阴极板上,使其出气管连接现有设备溶气泵后,阴极板和感应极板之间产生的氢气气体可上升至气体区内部,由此通过溶气泵的特性将氢气气体输送至外界沉淀池或絮凝反应区内,能够利用氢气的还原性提高亚铁的性能,强化电絮凝效果,而氢气在维持亚铁活性的过程中会消耗掉,以此可减少环境中氢气浓度,防止爆炸情况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


技术介绍

1、电絮凝又被称为电凝聚或电混凝,它是在化学混凝及电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水处理技术,电絮凝工艺因具有装置简单、处理效率高、可去除的污染物种类较多、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絮凝采用电解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电解过程中,使原本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两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继而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2、但是现有的电絮凝装置在电解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3、1、电絮凝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阴极表面会产生氢气,当产生的氢气在环境浓度累积到4%~75.6%就存在爆炸风险,安全性较低;

4、2、电絮凝装置阳极板直接连接电源,随着设备运行时间的增加,阳极板损耗后,更换极板需要停机后再拆除更换,更换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主体以及设于水箱主体外侧的回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回流泵、连通于回流泵输入端的排泥管以及连通于回流泵输出端的三通管,所述排泥管的另一端连通于絮凝反应区,且所述三通管上连接有相通于配水区的循环管以及外接管,所述排泥管、循环管和外接管上分别设置有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V型斜板,且所述絮凝反应区的内壁开设有排泥孔,所述絮凝反应区通过排泥孔与排泥管相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主体以及设于水箱主体外侧的回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回流泵、连通于回流泵输入端的排泥管以及连通于回流泵输出端的三通管,所述排泥管的另一端连通于絮凝反应区,且所述三通管上连接有相通于配水区的循环管以及外接管,所述排泥管、循环管和外接管上分别设置有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v型斜板,且所述絮凝反应区的内壁开设有排泥孔,所述絮凝反应区通过排泥孔与排泥管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气耦合电絮凝处理污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主体的表面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相通于配水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财方邓国敢袁凯张会林钱志强沈勘力高勇吴云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致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