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和GIS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64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BIM和GIS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包括进度管理模块、工序管理模块、拌合站管理模块、台座管理模块、视频监控管理模块、二维码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梁场环境管理模块、试验室管理模块、BIM应用管理模块、质量安全巡检管理模块和指挥大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梁场的BIM模型,并融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了梁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梁场各项目各工艺的进度计划的管理以及实际进度的监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梁场的智能压浆和梁片的智能振捣和自动蒸汽养护,预应力张拉工艺的智能张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梁场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和gis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梁场生产涉及多工种以及多种机械设备,梁场占地面积大、环境较差。为提高生产效率,梁场施工作业区工序大多平行交叉,使现场的生产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容易造成施工事故,对管理者要求比较高。

2、在生产中仅在梁体喷涂梁号等有限信息,管理/生产人员必须额外查找图纸、文档等才能获取全部信息,无法实时溯源;在急需架梁而存梁较多时,无法快速找梁,只能在现场逐一查看喷涂的梁号。

3、台座占用情况通过现场生产人员汇报才知晓,凭经验调配台座资源。使得梁场整体生产进度无法实时准确掌握,架梁、制梁计划的编制存在困难,后期出现延误风险时无法及时预警与修正。

4、现有的梁场管理平台各工序情况多为手动填报且工序之间的数据不共享,数据多而复杂,准确性、及时性无法保障,各类报表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二次整理,导致系统内的数据较多,运行速度慢,使用效果不好。同时在应用bim建模方面,也只是简单的建模,未达到预期效果;梁场生产数据模糊、实时性差,不利于管理者分析改进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BIM和GIS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梁场管理平台还包括视频监控管理模块:实时采集梁场、拌合站、试验室和钢筋加工场的视频图像数据,实现远程视频图像的实时查看、存储和回放;通过计算机程序对视频图像帧中的安全帽、反光衣、火焰和烟雾检测、自动识别和危险预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管理模块通过预应力张拉系统控制整个张拉工作过程,确保工艺流程正确执行,提高张拉控制精度;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保存张拉过程中的张拉力值及预应力筋伸长量值,全程管理控制预应力...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im和gis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梁场管理平台还包括视频监控管理模块:实时采集梁场、拌合站、试验室和钢筋加工场的视频图像数据,实现远程视频图像的实时查看、存储和回放;通过计算机程序对视频图像帧中的安全帽、反光衣、火焰和烟雾检测、自动识别和危险预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管理模块通过预应力张拉系统控制整个张拉工作过程,确保工艺流程正确执行,提高张拉控制精度;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保存张拉过程中的张拉力值及预应力筋伸长量值,全程管理控制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管理模块通过智能振捣系统的plc程序对梁片振捣部位、振捣时间、间隔时间和振动次数进行调控,确保梁体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管理模块通过智能整体模板系统的位移传感器与同步控制系统配合,实时感知模板脱模状态,自动协调各部位动作,避免脱模不同步或模板卡死,避免模板变形而产生梁体损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梁场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梁场管理平台还包括bim应用管理模块:梁场的bim模型的构建与维护管理,梁场的bim模型包括钢筋加工厂、拌和站、试验室、制梁区、存梁区、张拉压浆区、室外喷淋区、蒸养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陈李越郝行进张建清谢国华徐伟张汉祥刘秀国叶家谱张永杨晨胡海洋张培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