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的隔震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333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的隔震系统及施工方法,该系统包括建筑结构基础与下支墩;在下支墩上依次安装有下可调支撑座、隔震支座、上可调支座和上支柱;下可调支撑座包括下支撑板、下连接套筒、下支撑杆和下连接板;在建筑结构上布置若干个动态监测点,动态监测点与集中式在线检测系统电性连接;该系统还包括在线健康管理平台。该方法包括下可调支撑座安装、初步扫描、精准扫描、隔震支座装调和动态监测。该系统能够对隔震支座进行高精度微调,保证隔震支座的安装精度,安装效率高,采用无人机扫描与三维点云扫描方式,形成点云模型并生成彩虹色谱,定位精准,还能实现全寿命周期动态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隔震层施工,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的隔震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对生产能力、速度有了新的要求。自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多地震国家对隔震技术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我国建筑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还不高,建筑隔震技术从设计、产品开发及施工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距离,隔震技术的发展正处于发展成长期。现有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是在支墩上固定安装隔震支座,然后在隔震支座上继续施工上层建筑,隔震支座单个支座重量大,隔震沟内施工空间狭小,常规的起重吊装设备难以完成毫米级精确度,需要人工与起重吊装设备配合调节作业才能够完成。而隔震支座与支墩的钢筋结构安装后浇筑混凝土及振捣作业时,容易引起下预埋钢板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隔震支座安装质量不合格的问题,混凝土浇筑后还需要快速调节隔震支座,才能保证隔震支座顶面的水平误差不大于8‰、基座误差不大于3‰的要求,且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作业,对施工的时间和工人的作业经验要求较为严格,人工成本高。

<p>2、在某金融后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的隔震系统,包括建筑结构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结构基础上设置有若干个下支墩,所述下支墩位于隔震沟内;在下支墩上固定安装有下可调支撑座,在所述下可调支撑座上安装隔震支座,在所述隔震支座上安装上可调支座,所述上可调支座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上支柱上;下可调支撑座包括下支撑板、固定设置在下支撑板底部上的多个下连接套筒、可调安装在下连接套筒上的下支撑杆和可调安装在多根下支撑杆上的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与下支墩的钢筋结构固定连接,在下支撑板和下连接板上设置有浇筑孔;上可调支座包括上支撑板、固定设置在上支撑板顶部上的多个上连接套筒和可调安装在上连接套筒上的上支撑杆,多根所述上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的隔震系统,包括建筑结构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结构基础上设置有若干个下支墩,所述下支墩位于隔震沟内;在下支墩上固定安装有下可调支撑座,在所述下可调支撑座上安装隔震支座,在所述隔震支座上安装上可调支座,所述上可调支座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上支柱上;下可调支撑座包括下支撑板、固定设置在下支撑板底部上的多个下连接套筒、可调安装在下连接套筒上的下支撑杆和可调安装在多根下支撑杆上的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与下支墩的钢筋结构固定连接,在下支撑板和下连接板上设置有浇筑孔;上可调支座包括上支撑板、固定设置在上支撑板顶部上的多个上连接套筒和可调安装在上连接套筒上的上支撑杆,多根所述上支撑杆固定设置在上支柱内;在建筑结构上、每层水平方向布置4~8组动态监测点,每个动态监测点均与集中式在线检测系统电性连接;动态监测点用于检测位移、沉降及倾斜;还包括在线健康管理平台,所述在线健康管理平台包括与集中式在线检测系统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显示器和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将所述控制器处理的数据信息传输给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震建筑的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为高阻尼橡胶隔震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隔震建筑的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均呈矩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隔震建筑的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套筒内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下支撑杆顶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经纬阚和顺王超李君宝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