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积水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330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积水排水结构,包括墙体、排水管、外壳、轴杆一、进水管和滑槽,所述墙体内设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顶面设置有过滤层,所述墙体的上方设置有外壳,所述轴杆一的一端轴承连接于外壳的内壁左侧,且轴杆一的另一端轴承连接于外壳的内壁右侧,所述轴杆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一,且轴杆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二,所述传动齿轮二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条的下端贯穿箱体的顶面至浮块,且齿条的上端贯穿固定块的上下表面至外部,所述箱体的底面固定连接至外壳的内壁底面。本技术通过筛网和外框下的毛刷对杂物进行清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下雨时排水管因杂物堵塞而导致的雨水无法排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水结构,具体为一种建筑积水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1、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筑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排水是指人为控制水的流向,人工排水,排除与处理多余水量的措施。

2、现有技术中,建筑制造时一般都会在建筑的顶面设置排水管来解决下雨时建筑顶部的积水问题,但是一般的建筑顶面都会因为风沙或者人为的原因而产生杂物,这些杂物会在下雨时顺着雨水留到排水管的上方,杂物堆积过多就会对排水管进行堵塞,从而使雨水无法流入排水管形成积水。

3、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建筑积水排水结构,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积水排水结构,通过排水结构给排水管增加清扫功能,进而清扫排水管上方堆积的杂物,从而使雨水能够顺利的流入排水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积水排水结构,包括墙体(1)、排水管(2)、外壳(4)、轴杆一(5)、进水管(12)和滑槽(13),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设有排水管(2),且排水管(2)的顶面设置有过滤层(3),所述墙体(1)的上方设置有外壳(4),所述轴杆一(5)的一端轴承连接于外壳(4)的内壁左侧,且轴杆一(5)的另一端轴承连接于外壳(4)的内壁右侧,所述轴杆一(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一(6),且轴杆一(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二(7),所述传动齿轮二(7)与齿条(8)啮合连接,所述齿条(8)的下端贯穿箱体(9)的顶面至浮块(11),且齿条(8)的上端贯穿固定块(10)的上下表面至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积水排水结构,包括墙体(1)、排水管(2)、外壳(4)、轴杆一(5)、进水管(12)和滑槽(13),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设有排水管(2),且排水管(2)的顶面设置有过滤层(3),所述墙体(1)的上方设置有外壳(4),所述轴杆一(5)的一端轴承连接于外壳(4)的内壁左侧,且轴杆一(5)的另一端轴承连接于外壳(4)的内壁右侧,所述轴杆一(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一(6),且轴杆一(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二(7),所述传动齿轮二(7)与齿条(8)啮合连接,所述齿条(8)的下端贯穿箱体(9)的顶面至浮块(11),且齿条(8)的上端贯穿固定块(10)的上下表面至外部,所述箱体(9)的底面固定连接至外壳(4)的内壁底面,所述固定块(10)固定连接于外壳(4)的内壁右侧,所述进水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外壳(4)的内壁左侧,且进水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箱体(9)的左侧,所述外壳(4)的左侧底部设有进水口(14),且进水口(14)贯通外壳(4)的左侧与进水管(12)贯通,所述进水管(12)与箱体(9)贯通,所述滑槽(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外壳(4)的内壁前后两侧,且滑槽(13)上设置有齿板(16),所述齿板(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5)的一端,且连接杆(15)的另一端贯穿外壳(4)左侧设置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伟罗茜陈建侯加虎任继东钟夏伟房武谢昀桀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