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离心泵加注结构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236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离心泵加注结构及使用方法,其中加注元件包括盖体、缸体、进口管路、出口管路和气液分离板,盖体设于缸体上端,盖体一侧设有加注出液管和加注进液管,液体传热介质容器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且加注出液管与进液管相连,出液管、循环泵、加注进液管依次串联,盖体下部设有带滤孔的气液分离板,进口管路一端插装于缸体内并穿过所述气液分离板后与盖体内部腔体连通,进口管路另一端与离心泵加注输出端相连,出口管路一端与缸体内部腔体连通、另一端与离心泵加注输入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燃料电池系统液体传热介质内的多余气体排出,避免离心泵内出现“气缚”现象,不仅提高了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其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燃料电池离心泵加注结构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燃料电池是一类将燃料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由于燃料的比能量高、燃料电池系统结构简单等优点,其在动力电源、备用电源及移动电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2、液体循环散热及冷却作为燃料电池热管理设计中重要的设计手段,其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良好的冷却效果,而泵作为驱动液体流动的装置,其设计和选择尤为重要。离心泵凭借在同一输送量下具有占用面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紧凑、故障少和易更换维修等优势,其一直是燃料电池液体循环散热及冷却的优先选择。但离心泵的缺点也很明显:第一、运行前必须使泵体内充满液体,否则无法运行;第二、安装或运行条件不妥时,会出现“气缚”现象,进而导致离心泵运行不稳定,甚至出现停止运行的情况,其中离心泵启动前泵体内需充满液体,启动后叶轮高速转动带动液体转动,并且液体被高速抛入蜗形泵壳中,液体在蜗壳内由于流道逐渐扩大而减速,又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最后液体以较高压力流出送至需要场所,当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外缘时,在叶轮中心形成了一定的真空,由于贮槽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离心泵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传热介质容器(7)、循环泵、离心泵和加注元件,其中所述加注元件包括盖体(1)、缸体(2)、进口管路(4)、出口管路(3)和气液分离板(5),所述盖体(1)设于缸体(2)上端,所述盖体(1)一侧设有加注出液管(101)和加注进液管(102),所述液体传热介质容器(7)上设有进液管(701)和出液管(702),且所述加注出液管(101)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液管(701)相连,所述出液管(702)、循环泵、加注进液管(102)依次通过管路串联,所述盖体(1)下部设有带滤孔(502)的气液分离板(5),所述离心泵的泵入端和泵出端与燃料电池系统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离心泵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传热介质容器(7)、循环泵、离心泵和加注元件,其中所述加注元件包括盖体(1)、缸体(2)、进口管路(4)、出口管路(3)和气液分离板(5),所述盖体(1)设于缸体(2)上端,所述盖体(1)一侧设有加注出液管(101)和加注进液管(102),所述液体传热介质容器(7)上设有进液管(701)和出液管(702),且所述加注出液管(101)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液管(701)相连,所述出液管(702)、循环泵、加注进液管(102)依次通过管路串联,所述盖体(1)下部设有带滤孔(502)的气液分离板(5),所述离心泵的泵入端和泵出端与燃料电池系统相连,所述离心泵的泵体上设有加注输入端和加注输出端,所述进口管路(4)一端插装于缸体(2)内并与所述盖体(1)内部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离心泵加注输出端相连,所述出口管路(3)一端与所述缸体(2)内部腔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离心泵加注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离心泵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上端设有盖体法兰(103)与所述缸体(2)上端端面配合,并且所述盖体(1)外侧与所述缸体(2)上端内侧之间设有密封圈(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离心泵加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2)上端内设有分离固定架(204),且所述分离固定架(204)中部设有中间套管(2041),所述气液分离板(5)中部设有安装通孔(501),且所述中间套管(2041)嵌入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姚子期孙公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