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钢铁生产,特别涉及带钢喷气热交换装置设计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如业界熟知之理,带钢在退火、热镀锌等工序大量采用气体对流热交换装置,比如在带钢的炉内废气预热、喷气缓冷、喷气快冷,以及镀后喷气冷却等工序中。
2、目前,现有技术设计喷气热交换装置,通常只考虑射流,忽视溢流;重视气体流量设计,而对喷嘴结构优化较少。例如,《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英克鲁佩勒,德威特,伯格曼等,fundamental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介绍喷气热交换装置设计时,引入了开孔率(ar)指标,即喷嘴面积与作用区带钢面积的百分比,进行喷嘴直径的计算。即需要增加作用区面积时,就增加喷嘴面积;需要增加换热效果时,就增加气体流量。但是,这种方法设计的热交换装置耗能高,还会造成气体产生涡流,引起带钢发生飘动或抖动,偏离正确的运行轨迹。
3、针对上述问题,技术人员不断对带钢镀后冷却装置,即喷气热交换装置,进行改进,例如公开号为cn209144233u的专利公开一种带钢冷
...【技术保护点】
1.带钢喷气热交换装置设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途径:进行近零阻力溢流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的初始流动方向与带钢运行作用力方向和/或气体浮力方向保持一致,溢流在带钢反射力、带钢运行作用力和/或气体浮力的共同作用下,流向溢流通道并流出所述带钢喷气热交换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带钢喷气热交换装置中的溢流区域面积控制在预设阈值内,为后续射流与带钢接触进行对流热
...【技术特征摘要】
1.带钢喷气热交换装置设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途径:进行近零阻力溢流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的初始流动方向与带钢运行作用力方向和/或气体浮力方向保持一致,溢流在带钢反射力、带钢运行作用力和/或气体浮力的共同作用下,流向溢流通道并流出所述带钢喷气热交换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带钢喷气热交换装置中的溢流区域面积控制在预设阈值内,为后续射流与带钢接触进行对流热交换腾出空间。
5.带钢镀后冷却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于带钢运行方向的总进气管、多个喷气机构,所述总进气管用于给所述喷气机构提供热交换介质气流,每个所述喷气机构包括喷梁及多个安装在所述喷梁上的喷嘴,所述喷梁的纵截面呈开口朝向与带钢运行方向一致的v形结构,且多个所述喷气机构的喷梁沿带钢运行方向间隔排布,以使相邻喷梁之间形成v形的溢流通道;所述总进气管的两侧均设有多个溢流出口,所述溢流出口与所述溢流通道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正,许秀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熠昌低碳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