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通信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通信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178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1 20:5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提高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传输速率。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道组。通道组包括第一耦合器、多个第一通道以及多个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包括第一端和多个第二端;多个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多个第二端对应耦合,多个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多个第二耦合器对应耦合;第一通道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的阻抗大于第二支路的阻抗;第一通道用于选择将通信装置传输的通信信号经第一支路传输,或者,将通信信号经第二支路传输。以实现连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第一通道信号流经低阻抗支路,未连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第一通道信号流经高阻抗支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1、itu-t g.hn技术是一种用于电力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塑料光纤等多种介质下的点到多点(point to multiple point,p2mp)有线通信技术,它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将信号调制在有线介质上进行传输。其他有线点到多点技术还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技术如homeplug,基于同轴电缆的技术如moca(multimedia over coax alliance)等。

2、以太网(ieee 802.3)同样定义了各种基于各种介质包括基于双绞线介质的通信技术。以太网技术常用介质包括5类线(category 5),超5类线(category 5e),6类线(category6)等基于双绞线的网线。以太网技术普遍以点到点通信为主,也曾支持基于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detection,csma/cd)的点到多点通信。

3、典型点到多点通信系统包括主节点和从节点,一般由1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构成。主节点一般在接上行的母路由的设备上建立域信息。其他子路由或者从路由作为一个从节点加入建立好的域信息中,组成一个网络。

4、通常情况下,点到多点的有线通信,通过线缆直接进行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连接。那么,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传输速率是影响通信效果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用于提高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传输速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有线通信系统中。例如,通信装置应用于点到多点通信系统中。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道组。通道组包括第一耦合器、多个第一通道以及多个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包括第一端和多个第二端;多个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多个第二端对应耦合,多个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多个第二耦合器对应耦合;第一通道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的阻抗大于第二支路的阻抗;第一通道用于选择将通信装置传输的通信信号经第一支路传输,或者,将通信信号经第二支路传输。

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第一通道包括阻抗不同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且第一通道具有选择通信信号流经第一支路或者通信信号流经第二支路的功能。那么,可以使部分(一个或者多个)第一通道选择将通信信号流经第一支路传输,使部分(一个或者多个)第一通道选择将通信信号流经第二支路传输。而第一支路的阻抗大于第二支路的阻抗,因此,通信信号流经第一支路的第一通道分配得到的信号功率小,通信信号流经第二支路的第一通道分配得到的信号功率大。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并非所有第一通道分配得到的信号功率均等,可以使未连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第一通道分配较少的信号功率,而连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第一通道分配较多的信号功率,以提高连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第一通道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与第一通道两端耦合的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速率。而且,每个第一通道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动态切换将通信信号流经第一支路还是第二支路,实现信号功率的动态分配。那么,每一时刻连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第一通道均可以选择通信信号流经第二支路,以分配得到较大的信号功率,使每一时刻连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第一通道均可以有较快的传输速率。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路的感抗大于第二支路的感抗。由于电感或磁珠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特性,所以第一支路通过设置较大的感抗来使第一支路具有较大的阻抗,在满足第一支路的阻抗大于第二支路的阻抗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使通信信号中的低频信号经第一支路传输,便于通讯设备侦听,以获取第一通道的通讯状态。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路的电阻大于第二支路的电阻。这样一来,第一通道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路的容抗大于第二支路的容抗。这样一来,第一通道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路包括第一无源电路;第二支路包括第二无源电路;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一切换电路;第一无源电路和第二无源电路并联、且与第一切换电路串联;第一无源电路的阻抗大于第二无源电路的阻抗;第一切换电路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选通第一无源电路与第二耦合器连通,或者,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选通第二无源电路与第二耦合器连通。通过在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设置无源电路,来调整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阻抗,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路包括第一无源电路;第二支路包括第二无源电路;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一切换电路;第一无源电路和第二无源电路并联、且与第一切换电路串联;第一无源电路的阻抗大于第二无源电路的阻抗;或者,第一无源电路的感抗大于第二无源电路的感抗;第一切换电路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选通第一无源电路与第二耦合器连通,或者,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选通第二无源电路与第二耦合器连通。通过在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设置无源电路,来调整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阻抗,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无源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或者磁珠中的至少一种。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实现方式。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无源电路包括信号线。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实现方式。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道组还包括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包括第三耦合器;第三耦合器与第一端耦合。通过在通信装置中设置第三耦合器,使通信装置不仅具有从第一耦合器侧向第二耦合器侧传送信号的能力,通信装置还具有从第二耦合器侧向第一耦合器侧传送信号的能力。即,通信装置具有双向传输的能力。而且,由于第一通道中包括阻抗不同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通过调控通信信号的流通路径,可使连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第一通道具有较小的阻抗,未连接源节点或目的节点的第一通道具有较大的阻抗。这样一来,通信装置双向传输时,通信路径中的信号功率始终最大,可提高传输速率。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道还包括第三无源电路、第四无源电路以及第二切换电路;第三无源电路和第四无源电路并联、且与第二切换电路串联耦合于第三耦合器和第一端之间;第三无源电路的阻抗大于第四无源电路的阻抗;或者,第三无源电路的感抗大于第四无源电路的感抗;第二切换电路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选通第三无源电路与第一端连通,或者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选通第四无源电路与第一端连通。通过在通信装置中设置第三耦合器、第三无源电路、第四无源电路以及第二选择电路,使通信装置既具有从第一耦合器侧向第二耦合器侧传送信号的能力,通信装置又具有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的感抗大于所述第二支路的感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二支路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无源电路;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无源电路;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一切换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源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或者磁珠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源电路包括信号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组还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三耦合器;所述第三耦合器与所述第一端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第三无源电路、第四无源电路以及第二切换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器还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串联耦合有第五无源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并列的两个所述通道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集成于端节点EP设备、尾端节点STA设备、域管理者DM设备或者中央协调器CCO设备中。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包括第六无源电路,所述第四通道包括信号线,所述第六无源电路的阻抗大于所述信号线的阻抗,或者,所述第六无源电路的阻抗大于所述信号线的阻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组还包括第三耦合器;所述第三耦合器与所述第一端耦合。

1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多个第二设备,所述多个第二设备分别通过第一线缆耦合至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三设备,所述第三设备和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二线缆耦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并列的两个所述通道组;

19.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装置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还方法包括:所述通信信号经第二通道传输;所述第二通道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选通所述通信信号经第三无源电路传输,或者根据第二控制信号选通所述通信信号经第四无源电路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还方法包括:

23.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

24.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侦听信号帧,获用于连接源节点的所述第一通道和用于连接目的节点的所述第一通道。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2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的感抗大于所述第二支路的感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二支路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无源电路;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无源电路;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一切换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源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或者磁珠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源电路包括信号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组还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三耦合器;所述第三耦合器与所述第一端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第三无源电路、第四无源电路以及第二切换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器还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串联耦合有第五无源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并列的两个所述通道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集成于端节点ep设备、尾端节点sta设备、域管理者dm设备或者中央协调器cco设备中。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包括第六无源电路,所述第四通道包括信号线,所述第六无源电路的阻抗大于所述信号线的阻抗,或者,所述第六无源电路的阻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光吴超潘稻李亚奇朱伟伟林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