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微细粒铁锰氧化物包裹银的提取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微细粒铁锰氧化物包裹银的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1100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细粒铁锰氧化物包裹银的提取方法,所述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微细粒铁锰氧化物进行破碎、细磨,得到细粒物料;将分散剂加入细粒物料搅拌,得到浆料1;将絮凝剂加入浆料1搅拌,得到浆料2;对浆料2进行浸出反应,得到浆料3;将浆料3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得到含银浸出液和浸渣;将还原剂加入到含银浸出液中进行置换反应,得到含金属银的银精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细粒银矿银的直接氰化浸出率为2‑5%,属于典型的难选冶银矿石,难以开发形成经济效益,而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细磨‑调整矿浆物理化学性质、改变颗粒粒度特性‑氰化的技术工艺,最终将银的浸出率最高提升至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选矿,特别是指一种微细粒铁锰氧化物包裹银的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1、银在自然界中少量以单质银形式存在,大量以化合物形式同其它金属矿物伴生。世界银矿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银为主要矿产的独立银矿床,约占1/3;另一类是铜、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的共(伴)生银矿床,约占2/3。我国共(伴)生银矿储量占总储量的87%,是银矿资源的主体,在我国银矿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共(伴)生银矿多产于铅锌矿、铜矿中,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及云南等地。我国共(伴)生银矿分布相对集中,富伴生银矿少,贫伴生银矿多;各类银矿中银品位高于150g/t的储量占总储量的16%,100-150g/t的储量占总储量的12%,50-100g/t的储量占总储量的21%,低于50g/t的储量占总储量的51%。

2、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银矿资源得到大量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易采选冶的银矿逐渐减少,银的开采品位越来越低,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而银需求的增长以及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品位低、性质复杂、难选冶银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开展共(伴)生银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进一步提高伴生银的采、选、冶回收率,对发展我国的白银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也是我国伴生银有色金属矿山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途径。

3、银矿的选矿方法主要有重选和浮选工艺。中国以生产银为主的独立银矿基本上都采用浮选法,共伴生银矿多采用:单一浮选法、浮选-重选法、浮选-氰化法的联合流程,其中以浮选最为重要。银的冶金提取方法主要有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两类。铅锌铜矿伴生银矿石一般是按其主金属的工艺条件和药剂制度进行选别,通常将银富集于铅、锌、铜精矿中,然后通过冶炼回收。部分独立银矿和金银共(伴)生矿的选矿产品通过湿法氰化工艺回收银,一些低品位银矿采用堆浸工艺回收银。

4、某微细粒低品位难选冶银矿石,含ag 50-150g/t,银矿物主要呈微细粒浸染状包裹在铁锰氧化物等矿物中,银矿物粒度微细,70%分布在20μm以下。采用浮选-浸出、磨矿-浸出、超细磨-浸出等常规工艺处理该矿石,ag浸出率仅2-4%,技术指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微细粒铁锰氧化物包裹银的提取方法,采用细磨-调整矿浆物理化学性质、改变颗粒粒度特性-氰化的技术工艺,最终将银的浸出率最高提升至90%以上。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细粒铁锰氧化物包裹银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对微细粒铁锰氧化物进行破碎、细磨,得到细粒物料;

4、(2)矿浆调整1:将分散剂加入细粒物料搅拌,得到浆料1;

5、(3)矿浆调整2:将絮凝剂加入浆料1搅拌,得到浆料2;

6、(4)银的浸出:对浆料2进行浸出反应,得到浆料3;

7、(5)固液分离:将浆料3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得到含银浸出液和浸渣;

8、(6)银的沉淀:将还原剂加入到含银浸出液中进行置换反应,得到含金属银的银精矿。

9、进一步地,步骤(1)中,细磨至-20μm占60%-95%。

10、进一步地,步骤(2)中,分散剂为水玻璃或六偏磷酸钠,用量为5-3000g/t。

11、进一步地,步骤(3)中,絮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聚丙烯酰胺、淀粉-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或聚硅酸类絮凝剂,用量为5-100g/t。

12、进一步地,步骤(4)中,浸出反应采用氰化钠或金蝉浸出剂,用量为0.5-8kg/t;反应条件:石灰调整矿浆ph在11-12.5,液固比3:1-6:1,温度10℃-40℃,时间12-72h。

13、进一步地,步骤(6)中,还原剂为锌粉,锌粉的用量为zn:ag摩尔比为0.5-0.6:1。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微细粒银矿银的直接氰化浸出率为2-5%,属于典型的难选冶银矿石,难以开发形成经济效益,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细磨-调整矿浆物理化学性质、改变颗粒粒度特性-氰化的技术工艺,最终将银的浸出率最高提升至90%以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细粒铁锰氧化物包裹银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细磨至-20μm占60%-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分散剂为水玻璃或六偏磷酸钠,用量为5-3000g/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絮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聚丙烯酰胺、淀粉-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或聚硅酸类絮凝剂,用量为5-100g/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浸出反应采用氰化钠或金蝉浸出剂,用量为0.5-8kg/t;反应条件:石灰调整矿浆pH在11-12.5,液固比3:1-6:1,温度10℃-40℃,时间12-7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还原剂为锌粉,锌粉的用量为Zn:Ag摩尔比为0.5-0.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细粒铁锰氧化物包裹银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细磨至-20μm占60%-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分散剂为水玻璃或六偏磷酸钠,用量为5-3000g/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絮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聚丙烯酰胺、淀粉-聚丙烯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子虎程宏伟赵登魁吕良吴东印李成禄杨文鹏杨元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