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柔性自补偿夹持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097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6
一种可调节柔性自补偿夹持对接装置,包含底板和位于底板上的对接平台,底板上沿长度方向两侧设置第一挡边、第二挡边,底板上沿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固定块,还包括可旋转夹持组件、高精度微调平台、弹性自补偿模块、对接进给模块,能够实现大质量工件的夹持与空间位置的高精度调整,使夹持工件能够与目标工件精确对准,并在手动进给对接过程中,以弹性自补偿模块的弹性形变,自适应对接过程中的间隙,实现夹持工件与目标工件的顺利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柔性自补偿夹持装配,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旋转夹持、高精度微调、弹性自补偿和对接进给的夹持对接装置。本专利技术属于战略性新型产业目录之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2.1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方向下2.1.4 智能加工装备智能基础制造装备,指用于各种成形、连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的智能装备和系统及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1、在大质量工件水平装配时,尺寸公差为间隙配合的孔轴装配过程中,因工件质量较大,人工吊装或在安装平台上对接时,很难保证孔与轴的相对位置,装配难度大、装配效率低。

2、申请号为201711165786.2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用于舱段类产品自动对接装配的柔性六自由度调姿平台,实现主动对接舱段沿直线导轨移动、垂直直线导轨方向移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绕自身轴线旋转、舱段偏摆、舱段俯仰等六种运动,完成主动对接舱段姿态调整。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各方向的运动均为刚性调节,在舱段类产品对接过程对产品没有很好的柔性调节或缓冲作用,易对舱段产品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柔性自补偿夹持对接装置,包括底板(5)、对接平台(6),对接平台(6)位于底板(5)上,其特征在于,底板(5)上沿长度方向两侧设置第一挡边(51)、第二挡边(52),底板(5)上沿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固定块(53),所述装置还包括可旋转夹持组件(1)、高精度微调平台(2)、弹性自补偿模块(3)和对接进给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调节柔性自补偿夹持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进给模块(4)包括进给手轮(42)、进给齿轮(43)和进给齿条(211),成对的进给齿条(211)分别设置在第一挡边(51)和第二挡边(52)的外侧,进给齿条(211)上啮合进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柔性自补偿夹持对接装置,包括底板(5)、对接平台(6),对接平台(6)位于底板(5)上,其特征在于,底板(5)上沿长度方向两侧设置第一挡边(51)、第二挡边(52),底板(5)上沿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固定块(53),所述装置还包括可旋转夹持组件(1)、高精度微调平台(2)、弹性自补偿模块(3)和对接进给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调节柔性自补偿夹持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进给模块(4)包括进给手轮(42)、进给齿轮(43)和进给齿条(211),成对的进给齿条(211)分别设置在第一挡边(51)和第二挡边(52)的外侧,进给齿条(211)上啮合进给齿轮(43),进给齿轮(43)转轴端部固定连接进给手轮(42),两进给齿轮(43)通过进给连杆(41)连接,进给连杆(41)端部与固定设置在对接平台(6)上的第二固定块(61)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块(61)位于两进给齿轮(43)之间,转动进给手轮(42),带动进给齿轮(43)沿着进给齿条(211)移动,实现工件y向的进给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陈舒颖韩世凯柴宇轩陈刚强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海为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