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897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宽频天线,其包括:一载板;至少一频宽调整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载板,所述频宽调整装置是由窄至宽的至少一导电区域,以供建立频宽;至少一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其是由至少一曲折导线构成,设置于所述载板,并与所述频宽调整装置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是调整共振频率与阻抗;以及一接地端,设置于所述载板。其是通过频宽调整装置建立广泛频宽,且通过曲折导线构成的共振频率调整装置调整天线的共振频率及阻抗,并且可通过装设晶片天线于共振频率调整装置的前端或后端,调整天线品质因数(Q)及缩小天线尺寸,并产生天线辐射场型的垂直分向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天线结构,是一种隐藏式微型化可整合至电子装置的宽频 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各式电子产品皆采取数字化的设计,就连传统模拟 式的电子设备也将改良设计为数字型态,以满足数字化需求。举例来说,过去模拟讯号电 视,已逐渐发展为数字电视,而传统伸缩式铁管天线因体积较大已不适合无线行动产品的 设计需求,所以隐藏式微型宽频天线就成为无线行动装置的强烈需求。如台湾专利案号M381768公开的数字电视伸缩天线,其是将天线本体套设滑动螺 丝,且其两端连结设有帽盖以及枢轴固定杆,并且天线本体与中空套管及柱状导体相互套 接组成可伸缩的杆体,使天线本体能够伸缩,与增强收发讯号的功效。然而,数字电视采用伸缩天线结构,在不用时虽能够减少天线体积,但随着微小化 与宽频设计的趋势,伸缩式的天线结构不仅无法满足微小化装置的设计,且更不能够满足 无线数字电视隐藏设计的需求。有鉴于此,本技术是针对上述所述些困扰,提出一种宽 频天线,其是将微形化天线设置于一载板,并通过设置于载板上的频宽调整装置、共振频率 调整装置与晶片天线以建立足够频宽以及调整所需的共振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宽频天线,其体积微型化利于天线整合于电 子装置的内部,使电子装置不需具有显露的收拉天线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 一种宽频天线,其频宽调整范围广泛,可增加讯号收发的频率范围并提高讯号收讯品质。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宽频天线,其包括一载板;至少一频宽调整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载板,所述频宽调整装置是由窄至宽的至少 一导电区域,以供建立频宽;至少一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其由至少一曲折导线构成,设置于所述载板,并与所述 频宽调整装置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是调整共振频率与阻抗;以及一接地端,设置于所述载板。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频宽调整装置为三角形状,且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是 阶梯状曲折排列或为三角形状环绕排列设置于所述载板,并与所述频宽调整装置相对应。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频宽调整装置为喇叭形状,且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是 阶梯状曲折排列或为三角形状环绕排列设置于所述载板,并与所述频宽调整装置相对应。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载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 面,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共振频率调 整装置是通过设置于所述载板的多个通道形成电性连接。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频宽调整装置设有至少一讯号馈入端,以供所述频宽调 整装置与讯号传输线电性连接。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更包括至少一晶片天线,安装于所述载板,位于所述共振频率 调整装置的前端或后端,其设有多个电极,且环绕设有至少一线圈,所述电极是与所述线圈 形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晶片天线通过所述电极与所述频宽调整装置及所述共振频率调整 装置形成电性连接。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载板为介电材料,所述介电材料为陶瓷材料、玻璃材料、 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或是上述材料结合的复合材料。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频宽调整装置、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与所述接地端是 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且经由厚膜制程、薄膜制程、电镀制程或粘贴导电薄 膜制作。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端是将与电子装置的接地连接。通过晶片天线可在本宽频天线结构中调整天线Q值并缩小天线尺寸,更能够创造 天线辐射场型的垂直分量,以提高天线的收讯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前端装设晶片天线的结构立 体图;图3为本技术晶片天线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后端装设晶片天线的结构立 体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频宽调整装置为喇叭状的结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频宽调整装置为喇叭状的结构立体图;图8(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连接讯号传输线的结构俯视图;图8(b)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连接讯号传输线的结构俯视图;图8(c)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前端装设晶片天线连接讯 号传输线的结构俯视图;图8(d)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前端装设晶片天线连接讯 号传输线的结构俯视图;图8(e)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后端装设晶片天线连接讯 号传输线的结构俯视图;图8(f)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后端装设晶片天线连接讯 号传输线的结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_载板;12-频宽调整装置;14-共振频率调整装置;16-接地端; 18-讯号馈入端;20-晶片天线;22-电极;24-接脚;26-线圈;30-讯号传输线;40-第一表 面;50-第二表面;60-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宽频天线,其是可应用装设于电子装置,此电子装置可为宽 频电子装置或无线行动装置。利用频宽调整装置建立广泛频宽,且通过共振频率调整装置 调整天线的阻抗与共振频率,并且通过晶片天线调整天线Q值,以及建立出天线辐射场型 的垂直分向量,将可达到大范围频宽调整、缩小天线尺寸与提高天线收发效率的功效。底下 则将以较佳实施例来详述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 体图,如图所示,一载板10,其为陶瓷材料、玻璃材料、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或上述材料结 合的复合材料等介电材料,且其上设置有一频宽调整装置12及共振频率调整装置14与一 接地端16。此频宽调整装置12以供建立足够的频宽,其是由窄至宽的一导电区域,呈现三 角形状,且具有一讯号馈入端18,讯号馈入端18可供频宽调整装置12与讯号传输线30电 性连接;并且频宽调整装置12是与一共振频率调整装置14形成电性连接,此共振频率调整 装置14设置于载板10上相对应频宽调整装置12的区域,其为一曲折导线构成,且呈现为 阶梯状曲折排列设置;通过共振频率调整装置14可调整天线的共振频率及阻抗。此外,载 板10上设有一接地端16,此接地端16为一导电性区域,以供连接至一电子装置的接地。此外,为了调整天线品质因数(Q值),将可在共振频率调整装置14的前端设置一 晶片天线20。如图2所示,并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的本技术晶片天线的结构立体图,在 载板10上共振频率调整装置14的前端装设晶片天线20,晶片天线20两端的馈入点(feed) 分别设有电极22,且其表面环绕设有数匝的线圈26,线圈26是与两端的电极22相连接。晶 片天线20安装于载板10,其两端的电极22是与载板10上的接脚(pad) 24连接,使晶片天 线20与频宽调整装置12及共振频率调整装置14形成电性连接。通过晶片天线20设有的线圈26,可达到缩小天线尺寸,降低共振频率的效果,且可调整天线的品质因数(Q值)。除设置于前端外,晶片天线20亦可装设于共振频率调整装置14的后端以增强本 天线辐射场型的垂直分向量。如图4所示,共振频率调整装置14的后端设有晶片天线20, 且晶片天线20与接地端16需具有3mm以上间距,以防止晶片天线2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载板;  至少一频宽调整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载板,所述频宽调整装置是由窄至宽的至少一导电区域,以供建立频宽;  至少一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其由至少一曲折导线构成,设置于所述载板,并与所述频宽调整装置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是调整共振频率与阻抗;以及  一接地端,设置于所述载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载板;至少一频宽调整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载板,所述频宽调整装置是由窄至宽的至少一导电区域,以供建立频宽;至少一共振频率调整装置,其由至少一曲折导线构成,设置于所述载板,并与所述频宽调整装置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是调整共振频率与阻抗;以及一接地端,设置于所述载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宽调整装置为三角形状,且所 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是阶梯状曲折排列或为三角形状环绕排列设置于所述载板,并与所述 频宽调整装置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宽调整装置为喇叭形状,且所 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是阶梯状曲折排列或为三角形状环绕排列设置于所述载板,并与所述 频宽调整装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频率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 载板的第一表面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耀林嘉星
申请(专利权)人: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