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764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1
本技术属于用于两种热交换介质的固定管状通道组件的热交换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式换热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不更换冷流体的情况下,如果想要达到更好地降温效果,需要将壳体和换热管束做的很长,导致加工制造不方便和清洗不方便;在仅更换冷流体的情况下,为避免降温过度,需要严格控制冷流体的温度、流速和热流体的流速等条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之间依次密封连接有至少两个壳体,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之间围成用于中转换热液体的中转腔室。设置多个壳体,能够缩短各个壳体和位于各个壳体中的换热管的长度,从而方便加工制造和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用于两种热交换介质的固定管状通道组件的热交换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1、在对非共沸多组分混合物(即沸点不同的多种物体混合后的混合物,例如密封胶)进行降温时,会用到管式换热器。申请公布号为cn 106440883 a,申请公布日为2017.05.2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卧式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贯穿壳体的中空腔室,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密封中空腔室的第一封头(即进流封头)和第二封头(即出流封头),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上分别设有热流体进口管(即换热液体进流口)和热流体出口管(即换热液体出流口);壳体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配合以围成进流腔室、换热腔室和出流腔室的第一管板(即管板)和第二管板(即管板);壳体的中空腔室内还设有多个换热管束(即换热管),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在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上并使进流腔与出流腔连通;在壳体上还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冷流体进口管(即换热介质进流口)和冷流体出口管(即换热介质出流口)。

2、在使用上述卧式管壳式换热器对热流体进行降温时,在不更换冷流体的情况下,如果想要达到更好地降温效果,需要增加换热面积,故需要增加冷却腔室和换热管束的长度,因此需要将单个壳体和单个换热管束做的很长。而较长的壳体和换热管束不方便加工制造,同时,较长的换热管束也不方便清洗。在仅更换冷流体的情况下,为避免降温过度,需要严格控制冷流体的温度、流速和热流体的流速等条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不更换冷流体的情况下,如果想要达到更好地降温效果,需要将壳体和换热管束做的很长,导致加工制造不方便和清洗不方便;在仅更换冷流体的情况下,为避免降温过度,需要严格控制冷流体的温度、流速和热流体的流速等条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管式换热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进流封头、出流封头和连接在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之间的壳体,进流封头上设有换热液体进流口,出流封头上设有换热液体出流口,壳体的两端设有管板,壳体内还设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在壳体两端的管板上,所述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之间依次密封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的壳体,与进流封头连接的壳体中靠近进流封头的管板与进流封头围成进流腔室,与出流封头连接的壳体中靠近出流封头的管板与出流封头围成出流腔室,各个壳体两端的管板间围成换热腔室,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之间围成用于中转换热液体的中转腔室,所述进流腔室和出流腔室通过换热管和中转腔室连通。

4、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为改进型专利技术创造。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壳体,并使相邻两个壳体之间形成中转腔室,一方面,能够减短各个壳体和位于各个壳体中的换热管的长度,从而方便加工制造和清洗;另一方面,相邻两个壳体间的中转腔室中存有换热液体,换热液体与中转腔室两侧的换热腔室能够通过构成中转腔室的两个管板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整个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而能够缩短整个管式换热器的长度,也就能够进一步缩短各个壳体和位于各个壳体中的换热管的长度,从而方便加工制造和清洗;再一方面,在不同的壳体内的不同换热腔室中可以设有不同温度或不同比热容的换热介质,即可以在靠近出流封头的壳体的换热腔室中设置第一换热介质,而在其他壳体的换热腔室中设置第二换热介质,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度较第二换热介质的温度高,以使最后一个壳体实现保温功能,或者,第一换热介质的比热容与第二换热介质的比热容不同,以使最后一个壳体实现保温功能。例如,需要将热流体从85℃降低到40℃,则可以在第一个壳体中设置10℃的水,使热流体从85℃降低到50℃,在第二个壳体中设置20℃的水,使热流体从50℃降低到40℃,当有第三个壳体时,可以直接将第三个壳体中的水的温度设置为40℃,从而保证热流体降低到40℃;当然,也可以在第二个壳体中设置10℃的比热容较小的第一换热介质,此时,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升速度较快,从而使热流体与第一换热介质的温差缩小的速度较快,进而使热流体降温的速度较慢,保证热流体从50℃降低到40℃;当然,还可以在热流体的比热容较小且与水的比热容相差较大时,先使热流体在经过第一个壳体后的温度降低到40℃左右,之后在第二壳体内通入比热容较大的40℃的水,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即使吸收了部分热流体的热量温度也基本不变,从而保证热流体的温度为40℃。

5、更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和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共同围成中转腔室。

6、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密封圈,能够在实现相邻两个壳体的密封连接的同时,使密封圈和相邻两个管板共同围成中转腔室,结构简单。

7、更进一步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法兰,相邻两个壳体之间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密封圈设置在相邻两个壳体的法兰之间。

8、有益效果为:通过法兰能够方便地将相邻两个壳体密封连接。

9、更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壳体相连接的连接端中,至少一个壳体的连接端具有在轴向上凸出于该端管板的凸出部,凸出部与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共同围成中转腔室。

10、有益效果为:通过使壳体的一端凸出于位于该壳体该端的管板,能够使凸出部与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共同围成中转腔室,结构简单。

11、更进一步地,各个壳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的凸出部。

12、有益效果为:相对于各个壳体的一端凸出于相应的管板的技术方案而言,在将两个壳体对接时,不需要区分各个壳体的正反,从而避免将两个壳体均不凸出于相应的管板的部位对接,便于安装。

13、更进一步地,各个壳体均设有至少两个换热管,在相邻两个壳体内,一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和另一个壳体中的所有换热管均错位布置。

14、有益效果为:通过使一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和另一个壳体中的所有换热管均错位布置,能够避免当中转腔室的长度过小时,从该换热管流出的换热液体能够直接进入另一个壳体的换热管中,或者避免从另一个壳体的换热管中流出的换热液体直接流入该换热管中,从而保证换热液体能够在从上游的换热管流出后撞击在下游的管板上,从而实现中转腔室内液体的搅拌,进而提升中转腔室处和下游的换热管处的换热效率,最终提高整个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5、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上还设有用于检测进流腔室或出流腔室内换热液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16、有益效果为:通过温度检测装置能够方便地得知换热液体换热前和换热后的温度。

17、更进一步地,在各个壳体上还设有与各个换热腔室连通的换热介质进流口和换热介质出流口。

18、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换热介质进流口和换热介质出流口能够方便地更换各个壳体的换热腔室内的换热介质,从而保证各个换热腔室内的换热介质与换热液体的温差较大,提升换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进流封头、出流封头和连接在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之间的壳体,进流封头上设有换热液体进流口,出流封头上设有换热液体出流口,壳体的两端设有管板,壳体内还设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在壳体两端的管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之间依次密封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的壳体,与进流封头连接的壳体中靠近进流封头的管板与进流封头围成进流腔室,与出流封头连接的壳体中靠近出流封头的管板与出流封头围成出流腔室,各个壳体两端的管板间围成换热腔室,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之间围成用于中转换热液体的中转腔室,所述进流腔室和出流腔室通过换热管和中转腔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和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共同围成中转腔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端均设有法兰,相邻两个壳体之间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密封圈设置在相邻两个壳体的法兰之间。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个壳体相连接的连接端中,至少一个壳体的连接端具有在轴向上凸出于该端管板的凸出部,凸出部与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共同围成中转腔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个壳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的凸出部。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个壳体均设有至少两个换热管,在相邻两个壳体内,一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换热管和另一个壳体中的所有换热管均错位布置。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上还设有用于检测进流腔室或出流腔室内换热液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各个壳体上还设有与各个换热腔室连通的换热介质进流口和换热介质出流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进流封头、出流封头和连接在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之间的壳体,进流封头上设有换热液体进流口,出流封头上设有换热液体出流口,壳体的两端设有管板,壳体内还设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在壳体两端的管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封头和出流封头之间依次密封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的壳体,与进流封头连接的壳体中靠近进流封头的管板与进流封头围成进流腔室,与出流封头连接的壳体中靠近出流封头的管板与出流封头围成出流腔室,各个壳体两端的管板间围成换热腔室,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之间围成用于中转换热液体的中转腔室,所述进流腔室和出流腔室通过换热管和中转腔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和相邻两个壳体的相邻两个管板共同围成中转腔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端均设有法兰,相邻两个壳体之间通过法兰密封连接,密封圈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红蒋再展张实江张敬轩刘强徐萌萌娄慧刘建国王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