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9442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7
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涉及穿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夹钳本体,所述的夹钳本体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的第一夹持臂的工作端固定设有穿引件,所述的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卡接有引缆件,所述的引缆件上固定有千斤缆的端头,所述的穿引件与引缆件相互配合,且穿引件的结构满足于:可将引缆件从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解锁并在解锁时穿引件自身与引缆件卡接;所述的引揽件设有用以与第二夹持臂加强固定的锁定件,所述的穿缆装置还配置有与液压设备连接或与水下遥控潜水机械手连接的辅助部件。本新型既可潜水员徒手操作使用,也可借助液压设备使用,还可配合遥控潜水器机械手使用,充分解决了水下穿缆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涉及穿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


技术介绍

1、绳缆的穿引是打捞沉船或小型沉物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打捞作业的成功与否。一般在80米以浅的水域,依靠潜水员进行水下穿缆,80米以深主要依靠遥控潜水器rov进行水下穿缆。

2、依靠潜水员进行水下穿缆作业时,一旦需要在船舶内部结构中穿缆或者是在陷泥较深的小型沉物中兜揽,对于潜水员徒手作业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在于:船舶内部结构距离潜水员较远且空间狭窄,手臂往往难以深入或够不着,淤泥的存在使得穿缆非常费力。依靠遥控潜水器进行穿缆作业时,依靠两个机械手互相协同动作,操作难度大,穿缆成功率较低。

3、申请人在2021年11月09日申请的技术专利cn202122722881.6公开了一种潜水员手持式水下穿缆装置(以下简称“初代产品”),涉及潜水打捞
,包括夹钳本体,所述的夹钳本体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的第一夹持臂的工作端固定设有穿引件,所述的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卡接有引缆件,所述的引缆件上固定有千斤缆的端头,所述的穿引件与引缆件相互配合,且穿引件的结构满足于:可将引缆件从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解锁并在解锁时穿引件自身与引缆件卡接。本新型设计精巧、操作简单,可使潜水员轻松完成穿缆作业,从而简化了打捞流程,降低了作业难度;使用本新型时,由于避免了复杂作业,从而也增加了打捞作业安全性;本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方便潜水使用。然而,经过实际使用,发现该专利技术还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1)驱动方式单一。初代产品依靠人力驱动,通过人工旋转装置的握柄部位完成动作。但水下作业环境复杂,旋转握柄费力较大且握柄表面光滑,在一定环境下会出现打滑现象,导致无法完成穿引工作。

5、(2)整体质量过大。初代产品考虑结构强度问题,选用强度较大的不锈钢材料,使用的不锈钢材料密度为7.75×103kg/m3,且各部件均为实心,装置整体质量过大,经测量装置空气中整体重量达到了19.3kg,按照水中失重系数0.87计算得水中重量为16.8kg,潜水员水下使用存在较大现实困难。

6、(3)传动效率过低。初代产品内部螺纹杆密集,导致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旋转握柄圈数多但对应的夹钳运动不明显。经实际测量,旋转握柄360°,螺纹杆运动1.58mm。

7、(4)泥沙环境中可靠性较差。在泥沙环境中作业时,泥沙会堵塞对接位置造成对接失败。经过初代产品的实验,在泥沙中对小型沉物打捞时对接过程中泥沙会进入引缆件夹钳上的圆孔内(即连接管的内孔),堵塞圆孔,导致穿引件无法完成与引缆件的对接。而在实际作业中泥沙环境不可避免且打捞物体多陷于海底淤泥,泥沙堵塞的问题必须解决。

8、(5)引缆件只通过定位舌与连接管连接,在实际作业时容易脱落,导致穿缆失败。

9、对此,我们再此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解决了上述的缺点,并将装置扩展应用于遥控潜水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新型公开了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该装置既可潜水员徒手操作使用,也可借助液压设备使用,还可配合遥控潜水器机械手使用,克服了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初代产品的技术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包括夹钳本体,所述的夹钳本体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的第一夹持臂的工作端固定设有穿引件,所述的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卡接有引缆件,所述的引缆件上固定有千斤缆的端头,所述的穿引件与引缆件相互配合,且穿引件的结构满足于:可将引缆件从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解锁并在解锁时穿引件自身与引缆件卡接;所述的引缆件设有用以与第二夹持臂加强固定的锁定件,所述的穿缆装置还配置有与液压设备连接或与水下遥控潜水机械手连接的辅助部件。

4、优选的,所述的夹钳本体包括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包括三角形的安装座主体,所述的安装座主体的一个边的两端分别设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的尾部外侧端铰接,所述的第一夹持臂的工作端焊接有穿引件,所述的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焊接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前后端贯通,连接管的左右侧壁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引缆件通过定位舌与定位孔连接。

5、优选的,所述的引缆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固定块及下固定块,所述的上固定块上设有千斤缆固定孔,在上固定块的顶端设有贯通千斤缆固定孔内腔并与上固定块螺接的紧固螺栓,所述的紧固螺栓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压块,所述的压块底端设有用以与千斤缆挤压固定的弧形槽;所述的下固定块内设有贯通左右端面的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包括内径较小的连接孔以及内径较大的锁定孔,所述的连接孔的侧壁上对称设有2个定位舌,且连接孔的内径与连接管的外径适配,当连接管插入连接孔内时,定位舌与定位孔卡接;所述的锁定孔远离连接孔的一端同轴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的锁定件包括开设于连接孔下壁的贯通槽,所述的贯通槽内铰接有锁止件,所述的锁止件包括板体及固定连接于板体下端的拉杆,所述的拉杆下端穿过贯通槽下端口并向下延伸,所述的板体朝向第二夹持臂的一侧与贯通槽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的铰接轴与贯通槽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的板体远离第二夹持臂一端的顶部设有弧形凸起,在扭簧的作用下,弧形凸起顶紧插入连接孔的连接管外壁并辅助连接管与引缆件固定。

6、优选的,所述的夹钳本体采用镂空设计并设有若干减重孔,所述的连接部为u形结构,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的尾端插入u形结构内,所述的连接部及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的尾端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轴孔,并通过穿过第一轴孔的螺栓部件铰接,所述的螺栓部件的头部设有限位螺母。

7、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座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接管,所述的接管设有外螺纹,所述的接管的内端口贯通安装座远离接管一端的中部形成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孔及接管内滑动连接有撑杆,所述的撑杆远离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的两端及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尾部内侧分别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的连接板与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通过穿过第二轴孔的螺栓部件铰接,所述的螺栓部件的头部设有限位螺母,在撑杆沿导向孔移动时,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打开或闭合,当闭合时,引缆件与穿引件相互配合。

8、优选的,所述的接管上螺接有连接柄,所述的连接柄为管状结构,连接柄朝向接管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并与接管螺接,连接柄的另一端设有缩径螺纹接头;所述的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连接有推进螺杆,所述的推进螺杆朝向撑杆的一端设有缩径段,所述的缩径段与螺纹孔螺接,所述的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插入连接柄内,所述的推进螺杆的外表面与连接柄内表面间隙配合。

9、优选的,所述的推进螺杆还连接有握柄,所述的握柄包括旋拧把手,所述的旋拧把手的端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的套筒设有内螺纹并与推进螺杆螺接,所述的套筒远离旋拧把手的一端设有扩径螺纹段,所述的扩径螺纹段与缩径螺纹接头相互配合。

10、优选的,与水下遥控潜水机械手连接的辅助部件包括用以与机械手的臂部连接的u形连接座,所述的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包括夹钳本体,所述的夹钳本体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的第一夹持臂的工作端固定设有穿引件,所述的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卡接有引缆件,所述的引缆件上固定有千斤缆的端头,所述的穿引件与引缆件相互配合,且穿引件的结构满足于:可将引缆件从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解锁并在解锁时穿引件自身与引缆件卡接;其特征为:所述的引缆件设有用以与第二夹持臂加强固定的锁定件,所述的穿缆装置还配置有与液压设备连接或与水下遥控潜水机械手连接的辅助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夹钳本体包括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包括三角形的安装座主体,所述的安装座主体的一个边的两端分别设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的尾部外侧端铰接,所述的第一夹持臂的工作端焊接有穿引件,所述的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焊接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前后端贯通,连接管的左右侧壁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引缆件通过定位舌与定位孔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引缆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固定块及下固定块,所述的上固定块上设有千斤缆固定孔,在上固定块的顶端设有贯通千斤缆固定孔内腔并与上固定块螺接的紧固螺栓,所述的紧固螺栓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压块,所述的压块底端设有用以与千斤缆挤压固定的弧形槽;所述的下固定块内设有贯通左右端面的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包括内径较小的连接孔以及内径较大的锁定孔,所述的连接孔的侧壁上对称设有2个定位舌,且连接孔的内径与连接管的外径适配,当连接管插入连接孔内时,定位舌与定位孔卡接;所述的锁定孔远离连接孔的一端同轴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的锁定件包括开设于连接孔下壁的贯通槽,所述的贯通槽内铰接有锁止件,所述的锁止件包括板体及固定连接于板体下端的拉杆,所述的拉杆下端穿过贯通槽下端口并向下延伸,所述的板体朝向第二夹持臂的一侧与贯通槽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的铰接轴与贯通槽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的板体远离第二夹持臂一端的顶部设有弧形凸起,在扭簧的作用下,弧形凸起顶紧插入连接孔的连接管外壁并辅助连接管与引缆件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夹钳本体采用镂空设计并设有若干减重孔,所述的连接部为U形结构,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的尾端插入U形结构内,所述的连接部及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的尾端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轴孔,并通过穿过第一轴孔的螺栓部件铰接,所述的螺栓部件的头部设有限位螺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安装座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接管,所述的接管设有外螺纹,所述的接管的内端口贯通安装座远离接管一端的中部形成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孔及接管内滑动连接有撑杆,所述的撑杆远离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的两端及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尾部内侧分别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的连接板与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通过穿过第二轴孔的螺栓部件铰接,所述的螺栓部件的头部设有限位螺母,在撑杆沿导向孔移动时,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打开或闭合,当闭合时,引缆件与穿引件相互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接管上螺接有连接柄,所述的连接柄为管状结构,连接柄朝向接管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并与接管螺接,连接柄的另一端设有缩径螺纹接头;所述的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连接有推进螺杆,所述的推进螺杆朝向撑杆的一端设有缩径段,所述的缩径段与螺纹孔螺接,所述的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插入连接柄内,所述的推进螺杆的外表面与连接柄内表面间隙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推进螺杆还连接有握柄,所述的握柄包括旋拧把手,所述的旋拧把手的端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的套筒设有内螺纹并与推进螺杆螺接,所述的套筒远离旋拧把手的一端设有扩径螺纹段,所述的扩径螺纹段与缩径螺纹接头相互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与水下遥控潜水机械手连接的辅助部件包括用以与机械手的臂部连接的U形连接座,所述的U形连接座的顶端通过2根连接杆与连接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机械手的臂部与U形连接座固定后,所述的机械手的工作端与旋拧把手配合使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液压设备为液压缸,与液压缸连接的辅助部件包括设于液压缸缸筒端部的第一外法兰,设于连接柄外表面的第二外法兰,所述的第一外法兰和第二外法兰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连接件与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包括夹钳本体,所述的夹钳本体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的第一夹持臂的工作端固定设有穿引件,所述的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卡接有引缆件,所述的引缆件上固定有千斤缆的端头,所述的穿引件与引缆件相互配合,且穿引件的结构满足于:可将引缆件从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解锁并在解锁时穿引件自身与引缆件卡接;其特征为:所述的引缆件设有用以与第二夹持臂加强固定的锁定件,所述的穿缆装置还配置有与液压设备连接或与水下遥控潜水机械手连接的辅助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夹钳本体包括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包括三角形的安装座主体,所述的安装座主体的一个边的两端分别设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的尾部外侧端铰接,所述的第一夹持臂的工作端焊接有穿引件,所述的第二夹持臂的工作端焊接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前后端贯通,连接管的左右侧壁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引缆件通过定位舌与定位孔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引缆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上固定块及下固定块,所述的上固定块上设有千斤缆固定孔,在上固定块的顶端设有贯通千斤缆固定孔内腔并与上固定块螺接的紧固螺栓,所述的紧固螺栓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压块,所述的压块底端设有用以与千斤缆挤压固定的弧形槽;所述的下固定块内设有贯通左右端面的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包括内径较小的连接孔以及内径较大的锁定孔,所述的连接孔的侧壁上对称设有2个定位舌,且连接孔的内径与连接管的外径适配,当连接管插入连接孔内时,定位舌与定位孔卡接;所述的锁定孔远离连接孔的一端同轴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的锁定件包括开设于连接孔下壁的贯通槽,所述的贯通槽内铰接有锁止件,所述的锁止件包括板体及固定连接于板体下端的拉杆,所述的拉杆下端穿过贯通槽下端口并向下延伸,所述的板体朝向第二夹持臂的一侧与贯通槽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的铰接轴与贯通槽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的板体远离第二夹持臂一端的顶部设有弧形凸起,在扭簧的作用下,弧形凸起顶紧插入连接孔的连接管外壁并辅助连接管与引缆件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使用模式水下穿缆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夹钳本体采用镂空设计并设有若干减重孔,所述的连接部为u形结构,第一夹持臂或第二夹持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家波张博轩马一骁范江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