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及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8545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及制备方法,属于骨性畸形治疗结构的技术领域,包括马蹄形合板,马蹄形合板包括导板上颌面、导板下颌面、导板唇外侧和导板唇内侧,且导板上颌面和导板下颌面之间的距离为整个牙冠高度的三分之二,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后一到两个月内,可以对颌位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包绕牙面的三分之二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起到正畸保持器的作用,有效的防止牙齿在拆除合板到开口两指的期间,出现了牙齿移位的情况,保证了矫治器的正常佩戴,方便患者自行佩戴,且避免医用级光敏树脂材料的特性而造成佩戴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骨性畸形治疗结构的,具体为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骨性畸形一般通过正畸治疗,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患者,然而对于严重的骨性畸形仅仅通过正畸治疗难以获得兼顾健康、美观、功能与稳定的矫治结果,常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正畸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去除牙代偿,协调上下牙弓间的关系,正颌术中联合颌骨骨块的移动达到理想的颌骨间位置关系,术后正畸精细调整咬合,获得良好的面貌及稳定的咬合关系。

2、其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正畸正畸联合治疗有如下优点:一是模拟咬合跳跃,无托槽隐形矫治软件在矫治方案的数字化设计过程中,通过模拟排牙呈现充分去除牙性代偿后的牙定位,再通过软件模拟咬合跳跃来获得目标咬合关系,二是与正合手术设计之间的数据整合,正畸医生和正颌医生首先共同确定目标咬合位(包含去除代偿后的牙定位、术后咬合关系),矫治软件则可通过模拟排牙计算出充分去除牙代偿后上下牙弓间三维向的相对移动量,即牙弓间的相对移动量已经随着方案的确定而确定,正颌手术团队可参考该数据完成数字化手术方案设计。

3、当下在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正畸正畸联合治疗的过程中,正颌术后血清的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的水平在手术后1~2个月明显增加,可以加速骨重建,称之为局部加速现象,患者一般需训练到张口两指后,无托槽隐形矫治才能戴入,从拆除合板到张口度两指期间,牙齿很容易发生移位,因此如何兼顾颌间固位及牙齿保持目的,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及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当下患者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张开到两指距离,来满足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戴入,然而在从拆除合板到张口度两指期间,容易造成牙齿移位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包括马蹄形合板,所述马蹄形合板包括导板上颌面、导板下颌面、导板唇外侧和导板唇内侧,且所述导板上颌面和导板下颌面之间的距离为整个牙冠高度的三分之二。

4、优选地,所述导板上颌面和导板下颌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态分别与相应的牙齿冠形态贴合。

5、优选地,所述导板唇外侧上设置有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与唇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形态相贴合。

6、优选地,所述马蹄形合板的材料为与生物相容性的医用级光敏树脂。

7、优选地,所述导板唇外侧和导板唇内侧的厚度均不超过2mm。

8、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s1收集患者原始及终末咬合关系三维数据,采用3shape trios扫描机器收集患者口内原始咬合关系及确定好的终末咬合关系石膏模型数据,分别创建上颌和下颌的数字化模型,获得患者原始与终末咬合位置关系,文件格式为stl格式;

10、s2全头颅三维重建ct数据处理,采用联影uct760128层ct机器扫描收集患者的全头颅ct数据,文件格式为dicom格式,将所收集的ct数据导入proplancmf3.0软件中,重建颌骨和牙齿的三维模型,将收集到患者的原始咬合关系stl格式数据导入,并替代ct的牙列数据,以所获取患者的终末咬合关系为目标位置,进行截骨及牙位匹配,获得患者的终末颌骨及牙列位置关系;

11、s3马蹄形终末合板的设计,利用proplancmf3.0软件中splint design功能进行终末合板设计,选取上颌原始位置、下颌最终位置或上颌最终位置、下颌原始位置进行中间合板设计,选取上颌及下颌最终位置进行终末合板设计,设计时注意保证颌板的厚度即强度,以及唇侧及舌侧合板边缘的光滑性即佩戴的舒适性,合板唇舌侧的包绕厚度不超过2mm,终末合板唇颊侧边缘的高度在设计时应至少包绕上下颌牙齿唇颊面的2/3,以此生成数字化终末合板,导出并存储文件格式为stl格式;

12、s43d打印终末合板,以数字化终末合板数据为依据,利用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树脂合板,将stl格式的合板数字文件导入切片软件中,旋转对象至合适的位置,设置分层层厚为0.05mm,选择软件自带的支撑功能添加支撑,生成.form格式文件,导入光固化打印设备,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医用级光敏树脂材料进行打印,成品支架重为3.1-3.3g,长度为16.1-19.3mm,备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专利技术通过马蹄形合板中的导板上颌面、导板下颌面、导板唇外侧和导板唇内侧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后一到两个月内,可以对颌位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正颌术后患者张口受限无法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情况出现,同时包绕牙面的三分之二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起到正畸保持器的作用,有效的防止牙齿在拆除合板到开口两指的期间,出现了牙齿移位的情况,保证了矫治器的正常佩戴,方便患者自行佩戴。

15、(2)本专利技术中的马蹄形合板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医用级光敏树脂材料进行打印,由于树脂硬度强、可让性差,且若制备的马蹄形合板唇面高度低于附件合端边缘,则固位就需要借助刚性结扎辅助固位,若合板高度完全包绕附件则摘戴困难,易导致颌骨移位,故通过马蹄形合板唇颊侧边缘的高度在设计时应至少包绕上下颌牙齿唇颊面的2/3,则可避免上述问题,无需复杂的操作,直接佩戴即可。

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17、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板上颌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板下颌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板唇外侧和导板唇内侧平面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包括马蹄形合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蹄形合板(1)包括导板上颌面(11)、导板下颌面(12)、导板唇外侧(13)和导板唇内侧(14),且所述导板上颌面(11)和导板下颌面(12)之间的距离为整个牙冠高度的三分之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上颌面(11)和导板下颌面(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且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的形态分别与相应的牙齿冠形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唇外侧(13)上设置有第三凹槽(131),且第三凹槽(131)与唇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形态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蹄形合板(1)的材料为与生物相容性的医用级光敏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唇外侧(13)和导板唇内侧(14)的厚度均不超过2mm。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包括马蹄形合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蹄形合板(1)包括导板上颌面(11)、导板下颌面(12)、导板唇外侧(13)和导板唇内侧(14),且所述导板上颌面(11)和导板下颌面(12)之间的距离为整个牙冠高度的三分之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畸正颌终末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上颌面(11)和导板下颌面(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且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的形态分别与相应的牙齿冠形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托槽矫治器配合下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伟杨勇李彦浇金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