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作为实现液晶装置的广视角化的手段,有对于液晶层产生基板方向的 电场从而进行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的方式(以下称为横电场方式)。作为横电场方式,己知有例如FFS (边缘场转换)方式(参照专利文献l)。在 使用了所述的横电场方式的液晶装置中,通过向在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 中的一个基板上形成的一对电极间施加电压而在液晶层产生横电场,由此 相对于基板对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赋予水平方向的旋转。而且,通过在液 晶层的双折射各向异性的作用下对直线偏振光赋予相位差来进行显示。作为所述横电场方式的液晶装置的一个问题点,已知有液晶层(液晶 材料)的波长色散即双折射率的波长依存性。在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装置 中通常使用红、绿、蓝的三原色的着色层(滤色器),在每个像素(子像 素)获得三原色的任意的波长区域的光。这种情况下,若将像素(子像素) 的结构即液晶层的层厚等设定为最适合例如绿色光,则在蓝色光以及红色 光中(在相同的施加电压下)赋予的相位差不同,因此与电压一透射率特 性的曲线(以下称为V—T特性)存在差异。其结果是,会产生白色显 示带有颜色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装置,其具备: 一对基板,其由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 液晶层,其被所述一对基板夹持; 滤色层,其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且至少具有第一着色层和第二着色层,所述第一着色层透射第一波长区域的光,所述第二着色层透射与所 述第一波长区域相比位于长波长侧的第二波长区域的光; 第一电极,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至少具有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配置在与所述第一着色层的平面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像素区域,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着色层的平面 区域对应的第二子像素区域; 第二电极,其隔着电介体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对置, 所述液晶装置的特征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9-12 2008-2343791.一种液晶装置,其具备一对基板,其由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液晶层,其被所述一对基板夹持;滤色层,其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且至少具有第一着色层和第二着色层,所述第一着色层透射第一波长区域的光,所述第二着色层透射与所述第一波长区域相比位于长波长侧的第二波长区域的光;第一电极,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至少具有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配置在与所述第一着色层的平面区域对应的第一子像素区域,所述第二像素电极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着色层的平面区域对应的第二子像素区域;第二电极,其隔着电介体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对置,所述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电极在所述子像素区域内具有以规定间隔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带状部,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中的所述液晶层的层厚比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中的该液晶层的层厚薄,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中的所述带状部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中的该带状部的宽度小,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中的所述规定间隔比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中的该规定间隔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中的所述电介体层的层厚比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中的该电介体层的层厚薄。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晶层的层厚、所述带状部的宽度、所述规定间隔、所述电介 体层的层厚这总计四项的至少一项的值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中的该项 的值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中的该项的值之比,与人rAna2)和人2.An(、)之比大致相同,其中,^是所述第一波长区域的峰值波长,、是所述第二波长区域的峰值波长,An (入2)是在所述第二波长区域的峰值波长 i2的所述液晶层的 折射率各向异性,^'An a2)是、与An (、)的积,An (、)是在所述 第一波长区域的峰值波长、的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各向异性,a》 是、与An a,)的积。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着色层的层厚比所述第二着色层的层厚厚, 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中的所述液晶层的层厚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中的所述液晶层的层厚的差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着色层的层厚和 所述第二着色层的层厚的差而形成。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屋仁,池边朋,奥村治,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