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分配装置和程控通信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8272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和程控通信设备,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第三端连接预充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和市电火线,第四端连接预充控制电路的第四端和过零检测电路的第四端,预充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过零检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第三端连接市电零线。通过预充控制电路限制上电时的峰值电流,避免主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主继电器粘连,过零检测电路将过零脉冲信号反馈至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断开指令以及过零脉冲信号后,控制主继电器断开,从而控制下电时机,减小下电峰值电流,进一步避免主继电器粘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程控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和程控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1、在生产线的整机测试段,需要对设备进行上下电检测,因而需要对设备进行上下电操作。

2、目前,可以通过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柜和交流接触器控制设备上下电,或者,通过rs485(串行通讯标准)控制内部集成的继电器实现设备的上下电。

3、但是,上述方式由于没有上电预充电功能,使得在遇到大功率设备上电时容易发生继电器粘连,导致上下电控制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和程控通信设备,避免继电器粘连,有效控制设备上下电。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包括:

3、微控制单元、交流-直流供电电路、主继电器控制电路、预充控制电路和过零检测电路;

4、所述交流-直流供电电路,其输入端接收交流电压,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和预充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其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和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第二端;

5、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其第三端连接所述预充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和市电火线,其第四端连接所述预充控制电路的第四端和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第四端;

6、所述预充控制电路,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

7、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其第三端连接市电零线。

8、可选的,所述预充控制电路包括:

9、预充继电器和水泥电阻;

10、所述预充继电器,其第三端连接所述水泥电阻的第二端,其第四端连接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四端;

11、所述水泥电阻,其第一端连接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三端。

12、可选的,所述预充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一衔铁;

13、所述第一线圈,其第一端作为所述预充继电器的第一端,其第二端作为所述预充继电器的第二端;

14、所述第一衔铁,其动触点作为所述预充继电器的第三端,其常闭触点作为所述预充继电器的第四端;

15、所述预充控制电路包括:

16、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

17、所述第一电阻,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并接地,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

18、所述第二电阻,其第一端作为所述预充控制电路的第一端;

19、所述第一三极管,其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

20、所述第一二极管,其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

21、所述第三电阻,其第二端作为所述预充控制电路的第二端。

22、可选的,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

23、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全桥整流电路、光耦合器、第一电容和第十一电阻;

24、所述第七电阻,其第一端作为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第四端,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

25、所述第九电阻,其第一端作为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第三端,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

26、所述全桥整流电路,其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其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其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

27、所述光耦合器,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第一端,其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并接地;

28、所述第十一电阻,其第二端作为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第二端。

29、可选的,所述全桥整流电路包括:

30、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

31、所述第三二极管,其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其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32、所述第四二极管,其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作为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33、所述第五二极管,其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34、可选的,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

35、主继电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三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36、所述主继电器,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其第三端作为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其第四端作为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四端;

37、所述第四电阻,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并接地,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

38、所述第五电阻,其第一端作为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端;

39、所述第六电阻,其第二端作为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端。

40、可选的,所述主继电器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衔铁;

41、所述第二线圈,其第一端作为所述主继电器的第三端,其第二端作为所述主继电器的第四端;

42、所述第二衔铁,其动触点作为所述主继电器的第一端,其常闭触点作为所述主继电器的第二端。

43、可选的,所述交流-直流供电电路包括:

44、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和直流-直流转换电路;

45、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交流-直流供电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并作为所述交流-直流供电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46、所述直流-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交流-直流供电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47、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48、以太网通信模块和串口模块;

49、所述以太网通信模块和所述串口模块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

5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程控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源分配装置。

51、本申请提供的电源分配装置和程控通信设备,包括微控制单元、交流-直流供电电路、主继电器控制电路、预充控制电路和过零检测电路。交流-直流供电电路的输入端接收交流电源,第一输出端连接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和预充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第二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单元和过零检测电路的第二端。主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第三端连接预充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和市电火线,第四端连接预充控制电路的第四端和过零检测电路的第四端。预充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过零检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第三端连接市电零线。本申请的方案,通过预充控制电路限制上电时的峰值电流,避免主继电器电路中的主继电器粘连,通过过零检测电路将过零脉冲信号反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控制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一衔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整流电路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继电器包括第二线圈和第二衔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直流供电电路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10.一种程控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控制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一衔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整流电路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