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放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放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8189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放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工作面的辅运顺槽一侧布置第一钻场,在第一钻场布置钻孔,并基于钻孔进行定向水力压裂;在水力压裂之后的工作面的辅运顺槽一侧布置第二钻场,在水力压裂之后的工作面的回风顺槽一侧布置第三钻场,分别在第二钻场和第三钻场布置钻孔,并在钻孔中布置雷管进行起爆,以完成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放顶操作。该方法通过井下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技术,在除局部天然微裂产生新的裂缝,并延伸和扩展,与原天然裂缝连通,配合切眼顺三角区强制爆破放顶,消除切眼两端三角区的大面积悬顶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初次放顶方案顶板存在隐患,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开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放顶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井工煤矿综采面切眼初采放顶技术一般采用两种,一种为切眼顶板短钻水力压裂技术,另一种为切眼顶板强制爆破放顶技术。超大采高综采面与一般综采面相比,采高更大、矿压显现更强烈、顶板管理难度更大,若采用切眼顶板短钻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切眼放顶,受施工工期和工作面设备安装影响,需至少在工作面投产前半年完成施工,压裂后切眼长时间停放导致工作面后期顶板管控难度大,存在切顶、冒顶风险。若采用切眼顶板强制爆破放顶技术,需要回采4.8m后在架后组织施工强放钻孔,施工工期长,制约生产,同时切眼推进4.8m后顶板支护损坏,施工作业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放顶方法,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初次放顶方案顶板存在隐患,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放顶方法,包括:在工作面的辅运顺槽一侧布置第一钻场,在所述第一钻场布置钻孔,并基于所述钻孔进行定向水力压裂;在水力压裂之后的所述工作面的所述辅运顺槽一侧布置第二钻场,在水力压裂之后的所述工作面的回风顺槽一侧布置第三钻场,分别在所述第二钻场和所述第三钻场布置所述钻孔,并在所述钻孔中布置雷管进行起爆,以完成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放顶操作。

3、可选地,所述第一钻场在所述辅运顺槽距切眼的正帮35m处布置,所述第一钻场的所述钻孔沿所述工作面的走向布置。

4、可选地,所述钻孔孔径为96mm,所述钻孔所处层位在煤层上部16m处,所述钻孔共压裂为18段。

5、可选地,所述第一钻场共布置两个所述钻孔,第一钻孔距所述工作面的所述切眼的切眼正帮15m,钻孔长度为335m,所述第一钻孔压裂为9段,第二钻孔距所述第一钻孔50m,钻孔长度337米,所述第二钻孔压裂为9段。

6、可选地,所述第一钻孔与所述第二钻孔起始位置相同,所述第一钻孔沿所述工作面的走向方向最后一个压裂点距所述回风顺槽30m。

7、可选地,所述第二钻场在所述辅运顺槽的所述切眼正对的联巷布置,所述第三钻场在所述回风顺槽与所述切眼的交叉口布置,所述第二钻场与所述第三钻场所布置的所述钻孔孔径为95mm。

8、可选地,所述第二钻场共布置两个钻孔,所述钻孔起始点距主运顺槽副帮10m,所述钻孔的孔深38m,所述钻孔倾角为25°。

9、可选地,第三钻孔与所述主运顺槽副帮垂直,第四钻孔与所述第三钻孔之间的夹角为10°,所述第三钻孔与所述第四钻孔之间的间距为1m。

10、可选地,所述第三钻场共布置两个钻孔,所述钻孔的孔深为15m,所述钻孔倾角为33°,第五钻孔沿所述回风顺槽方向布置,第六钻孔与所述第五钻孔之间的夹角为35°,所述第六钻孔与所述第五钻孔对应的起始点前后间距为2.5m,所述第五钻孔与所述第六钻孔之间的间距为1.5m。

11、可选地,所述雷管采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导爆索引爆,所述雷管采用乳化炸药,所述雷管规格为70mm×400mm,所述雷管中强放炮孔装药系数为0.7,炮泥填装系数为0.3。

12、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上述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放顶方法中,首先,在工作面的辅运顺槽一侧布置第一钻场,在上述第一钻场布置钻孔,并基于上述钻孔进行定向水力压裂;然后,在水力压裂之后的上述工作面的上述辅运顺槽一侧布置第二钻场,在水力压裂之后的上述工作面的回风顺槽一侧布置第三钻场,分别在上述第二钻场和上述第三钻场布置上述钻孔,并在上述钻孔中布置雷管进行起爆,以完成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放顶操作。本申请采用井下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技术,对工作面的完整孔壁进行压裂,完整孔壁在除局部天然微裂产生新的裂缝,并延伸和扩展,与原天然裂缝连通,形成压裂裂隙网,配合切眼顺三角区强制爆破放顶,消除切眼两端三角区的大面积悬顶隐患,实现对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初次放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初次放顶方案顶板存在隐患,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放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场在所述辅运顺槽距切眼的正帮35m处布置,所述第一钻场的所述钻孔沿所述工作面的走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孔径为96mm,所述钻孔所处层位在煤层上部16m处,所述钻孔共压裂为18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场共布置两个所述钻孔,第一钻孔距所述工作面的所述切眼的切眼正帮15m,钻孔长度为335m,所述第一钻孔压裂为9段,第二钻孔距所述第一钻孔50m,钻孔长度337米,所述第二钻孔压裂为9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孔与所述第二钻孔起始位置相同,所述第一钻孔沿所述工作面的走向方向最后一个压裂点距所述回风顺槽5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钻场在所述辅运顺槽的所述切眼正对的联巷布置,所述第三钻场在所述回风顺槽与所述切眼的交叉口布置,所述第二钻场与所述第三钻场所布置的所述钻孔孔径为9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钻场共布置两个钻孔,所述钻孔起始点距主运顺槽副帮10m,所述钻孔的孔深38m,所述钻孔倾角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钻孔与所述主运顺槽副帮垂直,第四钻孔与所述第三钻孔之间的夹角为10°,所述第三钻孔与所述第四钻孔之间的间距为1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钻场共布置两个钻孔,所述钻孔的孔深为15m,所述钻孔倾角为33°,第五钻孔沿所述回风顺槽方向布置,第六钻孔与所述第五钻孔之间的夹角为35°,所述第六钻孔与所述第五钻孔对应的起始点前后间距为2.5m,所述第五钻孔与所述第六钻孔之间的间距为1.5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采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导爆索引爆,所述雷管采用乳化炸药,所述雷管规格为70mm×400mm,所述雷管中强放炮孔装药系数为0.7,炮泥填装系数为0.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采高综采平面的切眼顶板放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场在所述辅运顺槽距切眼的正帮35m处布置,所述第一钻场的所述钻孔沿所述工作面的走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孔径为96mm,所述钻孔所处层位在煤层上部16m处,所述钻孔共压裂为18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场共布置两个所述钻孔,第一钻孔距所述工作面的所述切眼的切眼正帮15m,钻孔长度为335m,所述第一钻孔压裂为9段,第二钻孔距所述第一钻孔50m,钻孔长度337米,所述第二钻孔压裂为9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孔与所述第二钻孔起始位置相同,所述第一钻孔沿所述工作面的走向方向最后一个压裂点距所述回风顺槽5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钻场在所述辅运顺槽的所述切眼正对的联巷布置,所述第三钻场在所述回风顺槽与所述切眼的交叉口布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宇李喆喆刘鹏吕帅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